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职责与境界论析

作者:柳礼泉 谢自芳

于高校教师而言,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形势下,只有那些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追求,敢于一往无前、开拓进取的教师,才能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才会关注大学课程的综合化、系列化、国际化、灵活化、实践化等主流发展态势,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但要适应社会,更要“先于”社会,把握“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完成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
  二要具有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勇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阶梯,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才会有新的成绩,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勇敢地去探索。创新是一种动力,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在执著追求中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是一种胆识,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在不懈探索中始终站在发展的前沿。创新是一种精神,只有勇于开拓,才能在顽强拼搏中创一流业绩。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同时也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新世纪新阶段的高校教师更要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三要具有探索进取的改革精神。现代教育蕴涵深刻的教学理念的改革,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科学的教学观、科学的质量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要使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前沿性、适应性、趣味性、超越性,教师就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创造性教育需要营造相应的条件和环境,尤其应注意培养创造型教师。培养创造型教师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先决条件。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教师自己就必须是这种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要善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开发其思维潜能。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否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应教学对象要求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教师既是教学方法的“导演”,又是教学方法的“演员”。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逻辑形式,实行直观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生动而丰富的形式、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具有“解惑”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勤勉致知、严谨治学的境界
  
  教学作为开启学生心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对教师自身有很高的要求。古人倡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毛泽东讲过,“要当人民的先生,先当人民的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严谨治学是指研究学问持严肃谨慎、求真务实的态度。教师的严谨治学主要体现在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体现在求真务实,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体现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体现在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体现在谦虚谨慎,善于博采众家之所长。教师的“解惑”职责,要求从事教学工作应该具有勤勉致知,严谨治学的境界。
  第一,信心立志,坚忍不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应该有坚定不移的信心,需要对学生有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工作有信念。信心源于自信。教师的自信是建立在正确的理念与丰富的学识之上,对自我判断的一种充分认可和毅然持守。有了自信,我们才会发现自身的种种潜能;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拥有成功的心理依托;有了自信,我们才会铸造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有了自信,我们才会创造教学工作的非凡业绩。
  第二,虚心求学,勤勉致知。孔夫子将读书学习分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个层次,这是读书求学之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采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态度,因为在“苦学”与“乐学”之间相隔的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如高尔基所言,“书籍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具有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双重属性。如果把“读书”放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中来思考,高校教师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开拓者,就要通过虚心求学,严谨治学,钻研业务,勤于实践,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勤勉致知。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虚心求学、勤勉致知已不仅仅是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而是“学习型社会”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江泽民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特别强调高校教师“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要厚积薄发,出精品,出上品。”
  第三,苦心求索,勤于思考。在当今时代,社会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就宏观而言,大学生群体构成日益表现出规模扩大、来源多样等特点;就微观而言,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因此,高校教师必须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对象、新的科学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等等,积极建构当代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用“心”来打造自身功夫,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和创出一条适合新时代的育人之路。要知道,教学研究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一个缺乏教研能力的教师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第四,善于沟通,团结协作。新型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还要提倡敢于竞争的精神,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更要在教师中提倡团结一致、分工协作、共同奋斗的工作作风。在教师群体内部,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加强团结、和谐合作,在学术研究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形成一种既有学术合作,又有思想交流的和谐人际关系。
  总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经由教师薪火相传,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使民族和人类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高校教师要完成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在教学工作就应具有敬业奉献、爱与责任的境界,具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境界,具有勤勉致知、严谨治学的境界。
  
  [责任编辑:陈立民]
  
  柳礼泉,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谢自芳,湖南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