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偏远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定位与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臧建玲

方面着手。
  
  1.改革培养模式
  偏远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培养模式应有自身特色,应与重点高校有别,对本科来说,应该突出实践性、复合性、应用性,在具备基本理论功底的同时,要强化专业知识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遵循这一原则,近几年,不少偏远地方高校的财经类本科教育提出并实施了许多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如“三三制模式”,即本科四年中,理论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习各占三分之一:“211模式”,即四年本科教育中有两学年理论课教学,一学年校内实践,一学年校外实习;安徽某偏远地方高校提出了“5+3模式”,这是指本科的八个学期中有五个学期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性教学,三个学期为选修跨学科的课程和以社会为主的实践实习:曾有的偏远地方高校试行过“3+1模式”,即四年中三年校内理论教学(含校内的实验、实训等),一年校外实践实习。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适于偏远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培养要求,具有较高的示范作用和实用价值。
  
  2.创新教学方法
  作为财经类这一实践性强、社会特征明显的专业,采用如研讨式、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更为适用。比如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可展开课堂讨论,由师生共同研讨做假帐的手段、危害、防止办法等;在金融、国际贸易课程中可以对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等为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在统计学课程中,可就国内总产值(GDP)统计中注水虚报现象的原因与危害,剔除虚报的举措与信度等进行讨论。这亲,在课堂教学中就可克服呆板的说教,教与学双方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然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实践环节
  实践性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校内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习。
  校内实验主要在于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各院校均建有会计模拟实验室、贸易模拟实验室等。要进一步增加实验学时和强化实验内容。比如在会计模拟实验中在强化电算会计技能训练的同时,为打基础和适应小企、个企的需要,也要有传统手工会计技能的训练;偏远地方高校多处于边疆地区,为适应边境贸易的需求,还要有边境贸易方面的模拟实验;为掌握多种技能,还应进行统计、税务、经济案例等方面的模拟训练。校内实践不受外界干扰、时间利用率高、随机性强、效果逼真、事半功倍,比较适于偏远地方高校经费短缺的现实。
  为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要在各门专业课中安排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可以是方案设计、案例剖析、小幅论文、调研报告等不同形式,可安排专用的课程设计周,也可随课进行,要结合课程,给出有理论、有实际的课程设计题目,比如某地区旅游经济的现状及前景,某县增收节支的举措与实施等。这些附着于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一改过去完课了事,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弊端。有的偏远地方高校要求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要据情安排实训性的课程设计环节,这就是效果突出,被学界称为“理论+实训,,式的课堂
  校外实习应采取多点、多业的方式。由于受到经费短缺,以及追求效益等的影响,如今校外实习的现状很不乐观,不过,财经类专业相对于工科类专业要好一些,因所到的实习部门不是生产一线,干扰和安全等因素不甚明显,这就相对较容易寻求到校外实习场所。校外实习要注重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在深度方面,除进一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之外,要上升到分析和研究层面,比如在一个企业财务部门实习,要亲手做帐,更要注意企业的资本运作情况,包括盈亏分析、资金运用等。为适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要注重实习的广度,如会计学专业也要到外贸、审计、税务、统计、工商、会计事务所等多行业、多部门实习。这类实习可以采用多点少人方案,以2-3人为一组,分散到不同的部门,对此,教师要加强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4.注重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多一门手艺就多一条出路,多一门学问就多一种选择,再者,考虑到地方中小企业更需“全才”的要求,其偏远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就更应注重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可通过两方面予以体现:一是课程设置要突出通识教育的要求,尤其是专业课程,要在以本专业课为主的同时增开其它相关学科的课程。比如会计学专业,可适当地压缩专业课程的门数和学时,以开设统计学、税务学、贸易学、审计学、金融学等相关财经类课程以及讲授证券、WTO等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还要适度强化外语、计算机、数理等基础类课程。对本科而言,为保证培养规格和个体差异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可采用确保必修课,增开选修课的举措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保证基本规格要求的课程列为必修课,对拔高性的课程列为选修课,以使那些有余地、有雄心的学生通过选修晋升到研究生层次。二是在实践教学中突出通才教育。就是尽量扩大实验、实习的科目和范围,使其除本专业外,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技能。比如,会计学专业,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业务方面,也要具备贸易、统计、审计、税务、金融等业务技能。通过这些措施,偏远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就有别于其它高校,与之相比可能就有更多的就业优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