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关键
作者:顾豪爽
一、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可以界定为: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以教师为主导所进行的讲授、实验演示、课堂讨论、课内练习等活动:其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除研究型的教育外,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大多数是在课堂进行的。按现行的教学计划,大学理工科专业教学大约有75%-80%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文科大约有80%-90%是在课堂内完成的。因此,完全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抓住了课堂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和学的根本。
课堂教学是培养优良学风的重要渠道。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学校教育质量对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更大的依赖性。大学学习非常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这是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而当前在校学生恰好缺乏这一点。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也要求授课教师对198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习效率较高,但还有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课外学习时间没有充分保证,极少数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厚,迟到、旷课现象屡禁不止。虽然依靠课堂教学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但是,抓好课堂教学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教学的目标,而且能把学生尽可能多地吸引到课堂上来。按照教书育人的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应包括抓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包括对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的约束和批评,包括对学生学风、学习方法乃至行为规范的正确引导。所以,抓好课堂教学,不仅对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学风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
课堂教学也是培育优良教风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所反映出来的,不只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治学作风。教师在讲台上的行为对正在求知和修身过程中的青年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我校教务处每学期组织的“学生评教”和“课堂抽查”过程中,学生常常对有些老师赞不绝口,而对个别老师缄口不言甚至提出更换任课教师的要求,足以证明这个道理。治学严谨,品行高尚,热忱负责,举止得体,功深艺精,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美的享受,在美的享受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树立了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做人榜样。反之,不负责任,不讲效果,不求上进,不修言行,不仅不能及时有效地将知识和方法传输给学生,反而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抓课堂教学质量,实质上也是教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教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多年以来,湖北大学一直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工作,有着良好的本科教育传统,2004年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结合本科教学的传统优势和现实条件,在“创建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背景下,确立了“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战略,并将建设“一流本科教学”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突破口。学校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支撑,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地位,成效明显。
二、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及其特征
对于本科课堂教学,有学者把它概括为四个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环境。其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学生是主体和最为重要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知识的传递者、学习的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与吸收者。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离开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任意一方都不能偏废,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体现了课堂教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首先是关于教师的教。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有一个普遍的认识,那就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相关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学习的方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是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把人类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但学生在大学里的时间极其有限,大多只有三年或四年,哪怕是一个学科的一个分支的知识都很难在这有限的几年里全部教授给学生,更何况学生要学的不只是一个分支。为此,大学课堂里,教师最应该也只有可能让学生掌握有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该学科的方法。古话说“授人以鱼只能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为此,大学更多的应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不仅仅是知识。另外,教师还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这样不仅延伸了学生原有知识的广度,能让学生了解该学科前沿的动态,而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进行思想的碰撞,也可以让学生从老师的讲课中受到启发,而提出有价值的思想来,进而驱使他们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总而言之,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是为了把学生引向知识之门,带上攀登之路。
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追求个体的独立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广博的知识是这一转变的基础。这一方面有赖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学生自学有关知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即通过学习教师所传授的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来自学该学科更深更广而教师在课堂上未作讲授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自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各有差异,因而自学方法也并非千篇一律,只有在共性的基础上追求个体的独立性,才是适合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显然,这里所说的独立性是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通过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懂得如何学习。因此,不能把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不需要教师指导。
三、课堂教学的困惑及其成因分析
由于课堂教学系统中主体要素的差异导致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平衡,近年来,高校的本科课堂教学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调查情况看,我校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整体上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课堂没有实现真正互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的教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