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承先启后创新发展

作者:顾秉林

普遍存在着选题趋同的现象,我看很多选题,基本相同,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该力求选题的前瞻性,方法的创新性,内容的探索性:应避免抽象的理论推演,空洞概念的描述,要深入实际,结合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开展校本研究、案例研究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措施等,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前一段我看了美国一位教育专家写的一篇文章,他为了写这篇文章,整整用了英文七十几页纸的篇幅在论述一个问题,即大众化教育,尤其是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当中,应该总结什么问题。当时看后我很感慨,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按理来说,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这样的工作,应该是我们国内要很好研究的。当然我知道很多研究工作者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像他那种从古到今从世界各国的演变到可能发生的问题,都给你叙述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一篇有份量的文章,我们有,但显得太少。现在国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是叹为观止。我们统计了一下,就这5年我在清华每年接待外国大学的校长,大致为150个至200个。他们来干什么?飞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就是要和中国大学的校长交流教学、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情况。当然,我们国内对高等教育一直有不同的声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受教育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教育家,都有教育的发言权。但是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要以事实为根据,要有前瞻性来发一些教学研究的文章,这是我和教学研究会所有的同志们应该认认真真来做的一件事。我们要组织力量,积极争取承担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为国家主管部门推进教改实施、做出有关决策,提供理论、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为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出切实可行的贡献。
  在“服务”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会员,充分发挥好群众性学术研究团体的特殊作用。近年来,很多高校在重视教学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实出了不少重视教学的有效措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我们研究会要组织各个会员单位,认真挖掘、总结、凝炼、宣传这些经验和成就,使之在全国高校传播、推广。同时,要给全国人民一个说法:这几年,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我们的高校究竟做得怎样,应该有个说法。
  在“承办”方面,我们要与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有关方面积极配合,继续办好“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这个品牌活动,办好《中国大学教学》这本会刊,搭建多种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公共交流、研讨平台。要加强研究会的组织建设,完善和健全研究会的专门委员会,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新的特点和需要,建立诸如“高职高专院校专门委员会”、“民办高校专门委员会”、“独立学院专门委员会”、“应用性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以及有关学科专业委员会等,吴启迪副部长跟我谈过几次,应当把研究生的质量、研究生的问题也纳入到研究会的研究中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要加强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分类指导。
  最后,我再次代表本届理事会,衷心期望研究会今后的工作继续得到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等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继续得到教育部高教司、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以及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高教社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研究会工作的新局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