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的教学理念与建设
作者:王静爱 苏 筠 贾慧聪
同观看完成实践要求作业,来理解区域人地关系和地理问题。课程实践中通过多人选择不同区域的录像,增加区域准感性认识,实现准区域考察,把握区域地理特征,从而达到较好的实践效果。
微观层面的实践性教学:从实地看中国,运用野外调查和测量技术,通过对周边区域的综合考察或专题调研,理解站立点区域人地关系和地理问题。最终把学生的技能训练方法、分组立项方法、实地调查和结果汇总形成系列成果,增强学生对区域的感性知识,激发研究创新能力。
2、全面提高的学生科研能力
研究技能的提高是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的基本方面。在“中国地理”课程建设中,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勤工助学方式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中,也可通过学生自行立项方式确定科研课题,依托科研课题,本科生可以直接参与创新性实践,并以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教师组织并指导本科生依托国家项目确立研究选题,深入研究中国敏感区域的地理问题,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依托“973项目: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指导学生9人确立“退耕还林(草)驱动力的地区差异研究”、“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县变化状况及驱动力研究”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流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三组科研立项。一方面,国家项目为本科生研究课题提供了充足的专家资源和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研究区域的认识,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本科生以课题为依托开展科研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研究能力经历从潜在到现实,从低到高和从自发到自觉的创新过程。
为了使学生的科研活动更有可操作性,强调地理本科生的科研活动要注重从区域地理实践中获取研究信息,同时为所在校园的环境安全与建设服务。1999年开始,教师先后组织并指导本科生开展北师大校园环境安全调查与研究,持续有5届学生、数十人参加。学生公开发表数字化校园、环境安全与评价等论文5篇,并且初步建立起可供学校有关部门和学生研究、查询的北师大校园资源与环境安全数字化平台,开辟了“校园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
在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方式上,特别注重训练学生建立区域地理数据库的技能以及编制数字地图的技能,学会运用数据库和地图来分析区域地理时空规律。其中历时15年,先后涉及40余名本科生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设,为《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出版的系统工程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建立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平台”,也为自然灾害的持续研究奠定基础。本科生的研究过程突出显示了能力从无到有和从低到高、从弱到强的提升过程。
在教师的指导和修改、鼓励和资助下,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能力通过撰写科研报告、发表学术论文、参加竞赛及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多种渠道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在研究集成和成果发表的过程中,由于提升认识的驱动,可以产生极大的创新冲动:由于初次进入学术领域接受同行肯定评价,为更加深入思考而推动认识的升华,积累自信心;由于亲自接触更多的学术前辈和同行,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新的研究火花。可以说,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对提升学生科研能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提高其已有研究成果,提升自信心,又搭建了促使其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冲动和创新想法的有效平台。
五、“中国地理”课程的规划设想
精品课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它涉及到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若干子系统。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对于创建精品课程而言,保持精品课程更难。精品课程的建设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保持其可持续性。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必须站在国家层面上,面向国内外所有高校的课程。“中国地理”精品课程的课程规划理念是:辐射国内与国外两个教育教学市场(中、英文版本):搭建贯穿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平台,有效指导和培养学生;发挥北师大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和位居北京人才一信息.文化一科技中心的优势,为区域地理教学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力求形成两支队伍:一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主体教师队伍;二是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相对灵活的协作教师队伍。考虑到中国地理的区域性特点,力图建立由省区高校从事中国地理教学或研究的网络教师队伍,以实现教师资源和区域理信息共享与交流。
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中国地理“结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结构体系。目前,世界各国大都设有本国国家地理课程。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规划建立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域地理比较体系。
教学方法上,完善多媒体软件——重点实现地理过程的可视化;建成网络课程——探索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方法体系,另外建成一个基础性的具有中国地理专业知识水平的试题库和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利用“多媒体虚拟野外实习”尝试实现跨越中国南北或东西的“综合地理实习”;继续完善“多元信息一师生双向反馈”教学法。
教材建设上,将规划出版《中国地理教程》,做成一个附素材库的多功能教程;从国际化角度出发,编译《中国地理教程》英文版;从地域化角度出发,编译《中国地理教程》蒙文版、维文版和藏文版。
教学管理上,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全国各地教学资源共享和课程教学互动:进一步完善“中国地理”教学档案。
总之,通过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构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机制,利用新的方法、进行技术革新,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等措施,努力把“中国地理”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向新的高度,达到多方面、多层次的整体提高。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