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本科“订单式”培养方式的探索

作者:程冬梅 高秋香等




  程冬梅 高秋香 史 庆
  摘 要: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校石油石化类专业与企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了与企业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到就业全面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定位
  
  近年来,为培养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校石油石化类专业与企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了与企业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到就业全面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对于高校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理念和衍生模式可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合理定位的有效方式。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的背景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强,反映了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人才培养数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近年来少数院校的部分专业没有稳定的用人单位面向,存在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学生就业时在市场上上盲目徘徊。
  2.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虽然大部分高校学生都能够就业,部分院校还有着相对稳定的用人单位面向,但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联系甚少,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后还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学习和锻炼才能适应实际工作。
  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要求高校找准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定位,在培养数量计划和培养过程方面,都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
  我国高校历来都有“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但是以往学校主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毕业生追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意见的社会调查间接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但是很少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具体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科学确定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也很少参与。因此,为解决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矛盾,学校应与用人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
  我校石油石化类专业实力雄厚,多年来与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一直有着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每年毕业生都供不应求。近年来,部分石油石化行业为了从我校获得稳定的人才供给来源,同时让我校培养适合其特殊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纷纷与我校建立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方面与我校进行全面合作。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
  
  1.一、二年级学生订单
  2003年以来我校先后与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港油田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和海洋工程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联合培养了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8个班200多名学生。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办学经费,为学生提供每人5000~6000元/年的生活费,并全面参与培养过程,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
  在培养过程中,企业根据需要提出对联合培养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具体要求,在1~2年级通过面试和考核选拔一定数量的学生单独组班上课。适时安排有关专家到学校做讲座,为学生提供实习、毕业设计场所和指导教师。每学期末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考核,为学校提出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的意见,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实行一定比例的淘汰。比如在地质工程专业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签订的联合培养协议中对联合培养本科生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求设置国际地球物理勘探方向,毕业生除应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及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听、说、写、译的外语应用能力。初步具备国际项目运作、国际贸易、涉外法律、国际物流运输、商务英语等知识,和涉外工作的能力,并能担任…人多岗工作。
  在课程教学方面,要求增设语言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并尽可能安排小班和优秀教师为联合培养班学生授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开设双语课。企业每学期安排有关人员和专家做相关知识的讲座或学术报告,还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考核,为学校提出调整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的意见。
  在实践教学方面,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为学校提供某些课程实习所需的场所和设备,安排学生到其国际勘探事业部有关部门及野外勘探生产单位进行一至二次国内实习,并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到国外进行实习或英语学习。还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场所,选派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
  
  2.毕业班学生订单
  2005年学校还与中石化江苏油田签订了“签约毕业生联合培养协议”,培养了16名本科生。根据协议,从学生与油田签订就业协议到毕业离校是校企共同培养的时间。在此期间,企业对联合培养班学生的课程设置、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提出建议,并提供一定的办学经费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学校根据企业的建议,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3.“订单式”培养的组织管理
  为使“订单式”培养班有序运行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执行了严格的管理程序。
  (1)学校与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我校与石油石化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协议对学生的选拔标准、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确定、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学生学籍管理、资助资金使用、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做了明确规定。并对协议的变更、解除以及争议的处理等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2)企业与学生签订了培养协议
  企业委托学校与按照自愿平等原则与参加联合培养班的学生签订了培养协议,协议主要包括企业对学生的资助、考核、动态管理、就业要求及违约处理等内容。
  (3)学校制定了联合培养班教学管理制度
  我校制定了《本科生联合培养班管理办法》,对联合培养班培养计划制定的原则与要求、选拔学生的程序、排课选课等教学运行管理、每年进行一次淘汰的动态学籍管理和培养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等制定了详细的制度。在培养计划制定的管理规定中,为了使联合培养班的人才培养质量既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又达到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规定必修课必须按照同专业普通本科班的要求设置,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增设相应的课程,选修课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对于新设置专业方向的“订单式”培养班培养计划制定要求必须根据学校制定培养计划的基本原则进行,既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又要达到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订单式”培养与高校合理定位
  
  各专业的“订单式”培养班是学校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要求的窗口,对于学校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校将“订单式”培养班作为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