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高校教学管理应强化学术管理

作者:丁远坤




  一
  
  高校教学管理可分为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两者存在着失衡现象,即偏重行政管理轻视学术管理,学术管理行政化,行政管理泛化,使教学管理的丰富内涵变成惟一的日常教学行政管理,教学管理仅仅满足于维持日常教学秩序,处理教学事故等低水平上。在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复苏的当下,其弊端日益显现。
  1.由于教学过分依赖行政管理或科层化管理,类似政府机构的教学行政管理,条条框框限制多,统得死,管得严,压得重,使得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突破教学程式、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的积极性常被压抑,学生探索创新、发展个性的自由空间常遭封闭,教学活动缺乏活力。在这种约束机制下,师生有一种被“管束”的感觉和失落情绪,多数人实际上采取了谨慎、消极甚至抵触的态度,使管理效果明显打了折扣。毫无疑问,教学活动必须有规范,管理必须有制度。规范作为个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对个人自由意志与活动空间的一种约束。在任何一个集体中,个人行为若不受到一定约束,意味着对集体和其他人自由意志与活动空间的侵犯;反之,个人行为若不造成对集体与他人自由的侵犯,这种个人行为就不该受到约束。这,就是规范的合理限度。如果教学管理的条条框框过多,则可能意味着对师生限制过多。有道是“强人之所不能,虽令不劝;禁人之所必犯,虽罚必违”。过于琐细、过于密集的“规矩”,不啻是对规范管理本身的自我否定。
  2.教学管理者疲于奔命,整天忙于应付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常常就事论事,很少依据教学规律从全局的高度研究、改革教学管理,对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管理缺乏认真而科学的思考、研究和论证,从而很难做出符合规律、顺应趋势的科学决策,教学管理在低水平上徘徊。管理者们疲于抓“小”而无暇抓“大”,管理变得愈加繁琐,条例越来越“军规划”,而在涉及鼓励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激励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上却显得无能为力。什么都为,什么都没有为。管理者与师生的关系紧张甚至恶化,管理措施不断呈现“疲劳症”迹象。对此,高校教学管理枢纽部门——教务处的处长们深有感言:教务处的活“不好干、干不好、好不干”。
  3.内部结构错置。偏重行政的教学管理,没有正确把握高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滥用物的生产方式及其质量监控模式来建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及其质量保障体系,致使本该占据支配地位的人文激励机制被置于从属地位,而本该居于辅助地位的约束手段却占据了主导地位。加之管理者对激励的理解与运用没有真正触及教学主体的文化价值和心理需要,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相反,行政人员成了支配教学的核心,教师的行为价值,不取决于教育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而是取决于它与行政权力的顺应度。这样,教师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表面的教学环节上,为备课而备课、为上课而上课,满足于按时上下课,满足于教材、教辅提供的内容,有的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根本不去顾及学生的需求和对知识更新的渴望,也不追寻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教师身心疲惫,教书苦、教书累,教苦与苦教实实在在、教乐与乐教难以体现;学生厌学情绪潜滋暗长,内在的学习动机难以激活,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发挥。
  4.教学管理校、系(院)职责不分,导致管理混乱无序、重心错位。由于偏重行政的教学管理,行政命令气氛很浓,系(院)级管理对学校管理过于依赖,结果使处于教学管理中心的系级管理成为管理的边缘,学校有关部门常常视系级教学管理的职能主要为执行和落实学校相关教学计划和文件。系(院)级教学管理者自身也往往认为,其管理功能无非是按学校的要求上传下达,填填表格、整理档案、应付检查,往往是照着文件办,凭着感觉走,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次上,年年岁岁,日复一日,把自己置于一种无所作为的境地。
  
  二
  
  可见,高校教学管理不能过于依赖行政管理,也不能没有学术管理。学术管理主要是指学术事务的管理,是管理者根据教学和学术发展的规律及知识理论的权威性,依靠专家、学者对大学内部学术性工作开展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有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学位授予等。学术权力不同于行政权力的“权力”,它的存在与否,依赖于专家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是学术组织及学术人员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这种权力扎根于学科专业,具有自主性和松散性,权力的核心是“力”(学术地位)而不是“权”(行政职位),力大权大。学术组织不同于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科层式结构,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学术组织一般处于松散的状态,上级对下级往往是指导性意见。行政管理、学术管理,这两者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不可偏废。但由于目前行政管理过于强化,学术管理过于弱化,因此,必须“矫枉过正”,强化学术管理,切实以人为本。
  1.充分认识学术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尊重学者、学术组织在教学管理决策中的作用。通过制度创新和内部体制改革,实现由行政管理为主导的高度集中的教学管理模式向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明确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范围,建立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运行机制。同时,应逐步消除“官本位”思想,牢固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为教育服务,为学习服务,为师生服务。按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建立一支高效的学术与行政相结合的教学管理队伍。
  2.高校是学术组织,不同于政府机构,高校更多的是需要自由讨论、自由交流。行政管理自上而下,绝对服从,这种组织形式是一种宝塔形的结构;学术组织与此不同,既有行政力量、党的力量,更有学术力量,高校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术、是事业,而不是权术、“位子”。高校的管理应当遵循自己的逻辑,而非套用行政化的机关模式。所以高校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扁平结构,重心在院系级,而不在学校。只有每一个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了,负责任的精神体现了,才能真正培养合格的人才。当年,蔡元培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理念,对北京大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破除其官场性质、官僚习气和读书做官的价值观;聘请各种不同政治倾向和学派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自由探讨,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校园学术氛围,为北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自由。创新不仅需要外在的自由,一种宽松的和谐的学术氛围,更需要教师内心自由,不唯上,不唯书,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以对社会的终极关怀为己任,有求异、超越的品质。因而,教学管理不能模式化、一律化,用规范化统死,否则主体本末倒置、价值系统倒错,学校就会陷于僵局。作为学校领导者,要调整好心态,不攀比,不急于求成,什么都统死,要千方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