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高校教学管理应强化学术管理
作者:丁远坤
百计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一种和谐的氛围,在一个团结、奋进、紧张、愉快的环境与氛围中推进学校质量工程建设。
3.教育过程是一种伴随情感的过程,教师的热情、事业心、良心、奉献精神是管不出来的,学生的个性、特长、志趣也是管不出来的。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传授更多的是确定的公共性知识,而更多的是不确定的个体性知识,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人格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教师行为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监控,但作为高校管理者要更多地理解、尊重教师,为他们提供服务,激发其热情、事业心。若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严格的监督和硬性的行政管理上往往会走向反面。人的事业心、责任心、奉献精神和职业良心这些都属于观念的东西,是个体人格品质的表现,不可能靠强制的手段来迫使人们接受,而只能靠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的感染,只能靠教师本人在实践中体验、领悟和升华。加之由于教学劳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管理者信息的不完全性和监督能力的局限性,高校教师客观上拥有自主决定教学实际投入的巨大空间。为此,一个高明的学校管理者,其正确选择是:尽可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及和谐的精神环境,使他们“无后顾之忧,有用武之地”。对学生来说,其肉体的发展要靠自己,别人不能代替他“活”,也不能代替他“长”,同样,其精神生命的发展也只能靠自己,别人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学校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4.强化学术管理,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来进行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形成凝聚力,使个人积极工作,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人及人的教育价值。人源于教育,人生成于教育,人又提升于教育。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人有生命的本质,又有超生命的本质,精神赋予人以尊严、资格和权力;人是一种自由性存在,精神的本质就是自由,没有自由,人便失去了尊严与人格,自由主要意味着自主、自律、自为;人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惟有创造才有人。因而,对人仅依靠行政管理,是难以激发师生创造性的。管理并不是一条刻板、冰冷的规定、制度,而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方方面面,凸现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来进行教学管理。作为高等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工作的对象其实是一群并不需要严格控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与其说他们需要规范的引导,倒不如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自由。千万不要忘记,人的创新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直觉,创新是对原有规则的挑战与突破,如果师生事事处处只能在既定的规则下行动,还谈什么创新呢?因此,建立规范必须要以人为本,要更多地关注师生的需要与情感,把管理定位在“服务”与“尊重”的基础上,从规章的出台到执行、监督都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使师生在民主的环境中既受到必要的约束,更享有充分的自由,这样学校就会充满活力。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运用制度约束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心理状态与精神潜能,用真诚、民主、平等、公正的态度去触摸心灵、张扬人格、赢得人心。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固有的自主性应该得到尊重,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应有的自由权应该得到承诺,教师的独创性劳动应该得到尊敬与回报;教师与学生的求异和超越意识应该得到爱护;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权力应该得到实现,等等。惟如此,方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学术管理的真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