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问卷及分析

作者:何素敏 何新凤 王金发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总体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推动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问卷调查是课堂教学效果评估的…—种最直接和客观的手段。通过问卷调查:①了解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②可以反馈在讲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调整教学计划或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改进管理措施等;③调查结果还为有关部门了解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提供了依据,例如将调查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师的主要依据,使评选工作更加客观公正,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自2002年以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学生问卷调查。到目前为止已积累了2002--2004年3个学年度6个学期近450个班次的调查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对进一步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范围、内容和方法
  
  1.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涵盖生命科学学院为本院本科生开设的所有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和实验课(实习、公共课除外)。
  
  2.调查方法
  调查工作由学院派专人或委托班干部在每门课程结束前一周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人员分发问卷后学生当场填写,当即收回,申教务员组织人员进行统计。为保证统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调查表单项选择部分的16个指标如果有一项没有选,该张问卷表作废。一门课收回的有效问卷表必须超过修课人数的一半,否则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考核依据。在任课教师上报该门课程学生的总评成绩后,由学院书面通知任课老师该门课程的学生问卷结果,并欢迎任课老师查阅学生问卷。对于选修学生人数在20以下,回收的问卷未超过10份的课程,其结果不作为课程的考评结果,仅作参考.
  
  3.调查内容
  调查表采用中山大学教务处统一设计的表格,略作修改,内容包括单项选择和开放式问题两部分。单项选择部分要求学生对反映授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等16个指标的满意程度按照很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大满意(2分)和不满意(1分)等5个级别给予评价。学生对授课老师的总体满意度用这16个指标的平均值来评估。学院根据学生评价,将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相应平均得分为:4、3.5、3、3以下。开放式问题部分包括“这位老师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和“对老师的希望和建议”2项,由学生自由填写。
  
  
  二、结果与分析
  
  1.总体情况
  在2002--2004三个学年度对近450个班次的学生采用以上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万多份。由于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考核的态度积极,填表认真,单项选择部分的16个指标由于缺项而作废的情况极少发生。在调查的450个班次中有近50个班次回收的问卷少于10份,这些数据不纳入分析。
  对2002--2004三个学年度中397个班回收的共1万多份有效问卷调查表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最高的是4.85,最低的为2.44,平均为4.13。其中低于3.0(不合格)的共有8个班次,占2%,高于4.0(优秀)的有267班次,占67%。调查表明学生对本院开设的课程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
  这3个学年度学生满意度的平均分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02学年度的3.91增加到2004学年度的4.19分。优秀率也逐年增加,由2002学年度的33%增加到2003学年度的69%和2004学年度的80%。
  
  2.学生满意度与课程性质、教师职称和教龄的关系
  在所统计的397个班次中,理论课有235个班,占59%,平均满意度为4.04(标准差0.032):实验课162个班,平均满意度为4.26(标准差0.024),学生对实验课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理论课。
  学生满意度与任课教师的职称的关系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对于理论课,学生满意度与任课教师的职称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学生对具有正高职称的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平均为4.23,副高职称为4.01,而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下职称的,满意度仅为3.68。但是对实验课,学生对不同职称的任课教师的满意度相差不显著。
  学生满意度与任课教师的教龄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首次上课的教师的平均满意度只有3.78,而具有1~3年教龄的任课教师的平均满意度为4.05,3年以上教龄的为4.21。
  实验课平均满意度明显高于理论课可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理念,不仅大大改进了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自主创新实验的内容,进行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这可能是学生满意度较高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理论课和实验课在性质和特点方面的不同可能也是原因之一:由于理论课的理论性强,需要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多,考试要求也比较高,学生压力较大;另外,由于扩招,理论课一般为大班上课,学生人数多,师生交流相对较少;而实验课限制在30人以下小班上课,学生和老师直接交流的机会较多,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通常职称较高、教龄较长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较丰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学生满意度与任课老师的教龄以及任课老师的职称(理论课方面)成正相关关系是可以预期的。至于为何在实验课方面学生满意度与任课教师的职称没有关系,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担任实验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科研训练的素质较高,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也较强,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与高职称教师的差距。
  中级以及中级以下职称的理论课任课老师的学生满意度只有3.69,与高级和副高级职称教师的满意度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理论课教学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经验积累。这一结果也说明提高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针对这个问题,学院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定期对任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规定新教师必须先上至少2年实验课,然后通过试讲考核合格才能上理论课;注意教师梯队的培养,组成由新老教师组成的课程组等,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
  
  3.学生对16项具体考评内容的满意程度分析
  对调查满意度较低的任课教师,为了找出学生不满意的具体原因,以便学院和相关教师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我们从满意度低于3.5分的教师中随机抽取了8位,对16项指标以及学生在意见栏中反映的意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说明了这些老师上课还是比较认真负责的,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和经验不足。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