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

作者:郑 文 李文玲




  一般认为大学城有“自然形成型”与“人为规划型”,国外的大学城大多属于前者,国内的大学城则基本上属于后者。作为人为规划建设的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无不作为各大学城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人们希望通过大学城的建设探索各独立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新型办学之路。但是当前我国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合作共享实践与人们原先的美妙设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共享的内容、层次、效果、效益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质量成为我国当前大学城建设完成后,亟待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问题。可以说,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效和水平成为检验大学城建设成败的试金石。当前到底怎样推进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呢?本文试图从理念、层次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有助于共享实践。
  
  一、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
  
  教学资源共享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念问题。思想观念是先导,没有共享的理念就没有共享的实践。当前之所以许多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共享受到阻碍,与思想理念不统一有直接关系。要顺利实现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理念。
  
  1.开放教育
  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的开放性,而开放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育家Paul Lengrand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高等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本土化与国际化,已经使高等教育的开放成为发展的惟一选择。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不得不进一步打开面向政府、社会、国际高等教育的大门,首当其冲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形成开放的态势。因此,大学的开放可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外部社会、企业、政府等的开放、学校向国外的开放。前两个层次的开放可称之为高等教育内部的开放,是外部开放的基础。尤其是在大学城已经提供优越区域条件时,区位因素更使得大学之间的相互开放成为应有之义,先有开放的理念,才会有合作、互补和共建。
  
  2.合作共赢
  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环境日趋市场化,学校“成本核算”思想的日益确立,校与校之间的竞争是不以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竞争不排斥合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达到双赢和多赢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新的竞争法则。大学各有其学科优势、课程特色、资源配备,大学之间存在着“比较优势”,而且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满足在数量上日益增长、在个性上越来越张扬的学生的需要,这样大学的合作就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明智的办学者不必要将学校办成大而全、小而全,要学会利用外校的富余资源、优质资源,各高校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完全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学校的区域特点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共生共赢的。
  
  3.以生为本
  高等教育日益市场化,高等学校形成了教师市场、学生市场和产品市场,其中学生市场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竞争比较充分的国家,学生可以直接行使“选票在脚上”的权力,对学校不满随时可以离开,而学生的离开意味着资源的丧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以生为本不但是学生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的需要。以生为本,就是要确立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利用大学城的优越条件,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和合作,创新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引入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发展,是以生为本的具体表现。
  
  二、教学资源共享的层次
  
  解决了“应然”的问题后,我们还是要追求“实然”的境界。具体到如何推进教学资源的共享,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哪些资源可以纳入共享的范畴,即共享的内容。教学资源共享的内涵非常丰富,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但如果我们没有认真进行研究和梳理,资源共享很可能陷入头绪繁多、杂乱无章的困境,导致共享思路不清、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其实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共享是有层次之分的,它们之间可以根据共享的深度划分为开放——合作——共建的逻辑层次。开放即各校将自身资源提供外校应用,此时是各自利用;合作即各校利用各自的资源共同完成某些任务、项目,此时是共同应用:共建即共同建设资源,此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开放到共建难度逐步加大,深度逐次递进。一般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就谈不上共建,所以说低层次共享是高层次共享的基础,高层次共享是低层次共享的深化。
  
  1.教学资源开放
  教学资源的开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开放。实际上包括两种形式的开放。一种是面向大学城其他高校学生的开放,主要包括优质课程、特色课程及其他院校有需要的课程。可以按照先选修课再必修课、先公共课再专业课、先学科基础课再学科专业课的顺序进行。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课程开放外,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要大力开放网络课程。另一种是面向其他高校教师的开放,即改变课程为一校、一学院甚至是某位教师垄断的传统做法,将课程向外校开放,引入其他高校教师任教,担任课程主讲教师,这样引入课程竞争机制,破除一个个“山头”,非常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课程质量。笔者认为规模小的、单科性的院校可优先将公共课向外校教师开放,修读学生少、师资力量薄弱的专业课也尽可能向外校教师开放。
  (2)专业的开放。当前主修专业还不适合向外校开放,尤其是大学城内各高校之间层次有别、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开放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各校各个本科专业都可以制定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教学计划,接受其他高校学生修读。学生修读相应专业合格后可由开课院校发给证书。还可以签订协议,优先接受大学城其他高校一定数量学生转专业。
  (3)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开放。各校提出可以开放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名称、内容、时间、时长,由有需要的学校自行选择,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各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考证中心等的开放也可以归入此类,这些中心应成为整个大学城学生进行职业训练、考证、职业辅导的基地。
  (4)图书资料和体育场馆的开放。各校可以独自建设图书馆,但在资源建设时可各展所长,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建设图书资料,避免大而全、小而全,使各高校都能享受到最优秀的图书资料。体育场馆的建设突出优势项目,避免各校雷同,各校之间的场馆取长补短。
  
  2.教学资源合作
  教学资源合作是指各校在资源开放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关教学合作事宜。这种合作已经突破了某一单项资源的限制,是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双方或多方的行为。目前主要可开展以下合作: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