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

作者:郑 文 李文玲




  (1)教学管理的合作
  各校的教学管理都有其特色和优势,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传统、措施、做法等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在当前高等教育形势不断变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尤其重要。可以开展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合作,如接受其他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挂职锻炼,合作进行教学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理论培训、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学科专业进修培训、管理理论和技能培训等;定期或不定期合作举办教学管理研讨会,就互相关心的有关本科教学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建立大学城教学管理研究会之类的组织;在进行教学研究立项时,可以顺应省和国家的鼓励、倾斜政策,联合组织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
  (2)人才培养的合作
  各校利用自己的资源合作培养人才。例如,一校的某一学科专业与外校的另一学科专业合作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可称为跨学科人才培养;一校的某一学科专业到外校较为优势的同一学科专业接受一段时间(半年或一年)的教育教学,以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可称为分段人才培养。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家一些名校之间实施,在大学城高校之间实施更为切实可行;两个或多个学校的同样专业联合制订培养方案、互相开设课程、互相聘任教师、共同组织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各校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开设本校的优势课程,开放优势资源,共同完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可称为专业融合培养。对于同一个专业,每一所高校都有优势课程,也有劣势课程,如能进行专业融合培养,必将在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3)教学改革的合作
  由于现代教学改革的复杂性、广泛性和长效性,一所大学往往很难完成一些大型教学改革,需要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例如,由于公共课的互通性,各校可合作进行公共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校的专业与另一校专业之间进行教学改革合作;与其他高校合作完成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共同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还可以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的方法改革等。
  
  3.教学资源共建
  校与校之间的共建是进一步打破一校拥有资源的封闭思想,学校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建设成果归共建学校共同拥有、使用。这种共建一方面表明校与校之间已经不是互相利用资源了,而是在共同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的基础上的共享,从而突破了只求资源利用的界限。另一方面,资源共建势必提高各校原有资源的质量和水平,这样将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
  教学资源共建的范围很广,例如,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尤其是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教材建设,各相关学校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学校之间共建公共课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对避免各校重复开发、节省人力和设备、提高质量大有益处;共建文化素质教育基础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校与校之间可先行共建公共必修课和学科基础课,如大学英语、两课、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集中各校优势资源,打造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视情况再扩大到共建实践基地、实验室、专业,
  
  三、教学资源共享实施策略
  
  具备了必要的理念、明确了教学资源共享的层次,并不表明大学城必然能实施教学资源的共享。虽然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实现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共赢,但我国大部分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要么虎头蛇尾,要么进展缓慢,要么浅尝辄止,真正能够做到良性互动、合作互惠、持续发展的还比较少见。笔者认为要使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共享取得进展,突破当前停滞不前的局面,必须讲究实施策略。
  
  1.领导协调
  由于大学城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办学水平、利益诉求、思想认识等各不相同,要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建立领导协调机制非常重要。要建立领导协调机构,制订有关教学资源共享的方案,具体组织各校的协作,发布教学资源共享的信息,检查监督各校共享的进展情况,协调各校的利益,及时讨论解决教学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鉴于领导协调机制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导教学资源的共享,下决心推动、实行共享,主动参与甚至领导学校之间的共享(至少在前期应该这样),出台有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实施意见等。但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政府强制各校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只是体现政府对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视,利用公权力协调各校的利益关系。
  
  2.政策导向
  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应鼓励学校之间的合作,引导学校利用教学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在资源配置、项目审批、专业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对共享项目、共享学校、共享人员予以倾斜,帮助学校消除阻碍共享的政策壁垒,营造有利教学资源共享的政策环境。如在评审精品课程时,对共享的课程优先审批、优先投入:对联合申报的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优先立项;对共享程度高的专业、课程、教材及学校加大大投入;在涉及到有关共享的收费时优先审批等。
  
  3.利益均沾
  各校利益诉求不同是影响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学校担心本校的利益受到损害,如提心学生修读外校课程影响本校学费收入,教师到外校任教影响本校课程教学质量,外校学生使用本校的硬件设施、实习基地等会影响本校学生的学习等。所以,不管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方式、内容如何,必须坚持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各共享高校都能够从共享中获得利益,在制订各种资源共享办法、规定时,要充分考虑参与共享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大校、名校要尽可能照顾小校、弱校的利益。
  
  4.学分运行
  学分制是当前世界各国比较普遍实行的教学运行机制,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方便学生转学、各学校之间的学分换算、课程学分的互认、按学分收费等。我国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实施某种形式的学分制,要在大学城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就必须在各高校统一学分制的相关规定,如学分与学时的换算标准、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学分计算、不同难度课程的学分规定、不同层次学校的学分收费标准。没有学分制作为统一标准,大学城各高校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人才培养合作等就很难进行。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虽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各校产权制度和归属、办学层次和类型、学科结构和水平、教学管理制度和平台等的差异,往往使共享变得比较困难。不管怎样,教学资源的共享是一座大学堀之所以成为大学城的应有之义,在共享的实践过程中政府积极介入、平衡各高校的利益关系是关键。政府必须探索大学城各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利益分配办法,既要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又不能损害各校的既得收益,根据大学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共享的目标、进程、层次和策略,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逐步深入推进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才能开创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