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吉维 滕文忠 赫建文 高 军 郑丽明

程形成了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教学内容和性质,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效率。2001年以来举办了5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教师600人次,引进多媒体课件24个,自制多媒体课件184个,生态学、生物化学、西方文明进程、语言与交际等课程建设了立体化教材,与北京大学合作制作了《高等数学习题课系统》课件,全校共有188门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数学分析等53门课程教学资源已经上网,发挥了网络教学的优势。
  
  4.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在保持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建立了学生课程考试的相对质量标准,绝大部分课程学生考试分数呈正态分布;考试内容加大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价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力度;考核方式由以期末考试定课程学习分数,转为平时考核、期中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方式。
  
  5.完善了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按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制定、修订和完善了各环节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完善了由日常教学督导、干部教师听课、学期教学检查、学期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反馈、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课程评估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6.教材建设成果明显
  在课程建设项目基金和教材建设基金的支持下,我校教师编写出版了高水平教材49部、校内试用教材14部,其中面向21世纪教材2部、“十五”规划教材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教材奖15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
  
  7.产生了一批优秀课程
  经过几年的立项建设,主干基础课尤其是重点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首批54门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其中31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教育部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统计热力学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微积分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获2005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8.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主干基础课尤其是重点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由2001届的79.28%、25.32%提高到2004届的83.53%、30.58%,考研率由2001届的18.1%提高到2004届的22.8%。2001年以来,先后三批213个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被学校批准,获得立项资助;本科生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8篇;在各类科技文化竞赛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2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