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2006高考备考攻略(八)
作者:韦秉文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历来是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一项基本要求。要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必须把握“三个黄金意识”。
一、相对的整体意识
阅读题中的整体意识首先是要通观全篇,把握全文内容,领会全文主旨。
“相对的整体意识”就是辨证地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篇文学作品阅读主观题,如果把选文和试题都看成一个整体,那么选文或试题就是部分;如果把选文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其中每一个语段就是部分;如果把每一语段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其中每一句话就是部分;如果把每一句话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其中每一个词语便是部分。从本质上说,“相对的整体意识”就是把较小的语言单位放到较大的语言单位中去思考。在解题当中,这种相对的意识要求我们根据题干的指向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如2005年高考广州卷19题。
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
题干中的“联系全文作答 ”告诉我们,“才是中国的河”这句话虽然选自第8段,但是答题必须着眼于“全文”阅读,才能悟出这句话的内涵,否则便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只有“联系全文” ,才能准确悟出“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的原因:⑴有中国人的肤色;⑵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⑶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⑷联系着中国悠久的历史。
有时题干隐含指向某个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相对的整体阅读”时悟出相关语段、相关语句。
如2004年高考全国题甲卷20题。
在作者的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们怎样的不同感受?
这道试题的出题点在原文《大地山河》中的倒数第2段,全文真正写雪也只有这一段,这段把西北的雪和江南的雪作了对比。只要对这段文字进行筛选、整合,就不难得出答案要点: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般情况下,是在字里行间进行揣摩。值得注意的是“概括中心意思”,有时需要联系背景、作者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命题者有时是通过注释来提示的。
二、灵活的原文意识
“原文意识”,就是在解题中仔细推敲上下文,在原文中找依据,找理由,找答案。高考现代文阅读属于理解性阅读,无论是解释语句含义,分析概括文意,还是评价表达技巧,均须着眼于原文,“在原文中找答案”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灵活的原文意识”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黄金规则,它既重形似,也重神似,重视原文而不囿于原文。答题时是摘录原文,还是整合词句,主要是根据题干指向,灵活变通。
解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主观题,一般是先找出相关语段,再圈出相关语句,然后仔细揣摩、提炼、整合。
如2005年高考全国题丙卷16题。
“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
根据题干“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的指向, 先找出与试题相关的语段,是第10段和11段: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不难看出,从上述原文中无法照搬答案。正确途径可分两步:
第一步,圈出相关词句。
10段中与“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的相关的词句是:“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11段中与“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的相关的词句是:“海棠是浅浅的红”,“淡淡的白”,“ 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 的少女”。
这里浅红淡白,是说色彩宜人。“绿叶掩映”是说姿态优美。“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 ”是突出生机勃勃。
第二步,整合信息要点。
就是整理、加工上述10段、11段中提取的相关词句。这样,则不难概括出“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
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秾纤适中 ,充满生机。
这便是“变通的原文意识”,在原文基础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可利用原文词句,但不要照搬原文,除非题干另有要求。
三、不变的规范意识
这是指在题干指定范围内对号入座的规范答题意识。一般要注意下面两点。
1.分条作答。
近两年这部分主观题分值在不断提高,为了使公 平、合理和易于操作,命题者往往都会考虑分值的分布,如两个要点就放4分,3个要点或6个要点就放6分。
有些主观题有明确要求,如2005年高考全国题甲卷15题要求说出“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这里“哪几个方面”便是明确要求考生要“分条作答”来表述,就是说该题有三个要点:①山峰的形态;②峰顶的松柏;③山壑山涧的气象。三个要点便是三个踩分点。该题赋分6分,每个踩分点2分。如果不 “分条作答”,有可能被误判。
有些主观题没有明确要求“分条列项”,但结合原文,含义丰富 ,必须分条列出。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丙卷17题中的第(1)题,要求回答“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结合原文,必须列出两点:①“一日的春光”烂漫、 骄奢、光焰,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②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只有答出这两点,才算符合要求。
⒉注意字数。有时还有字数限制。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19题,除了两个要点“⑴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⑵ 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必须答出外,字数也不能“超过40个”。评分标准说“超过规定字数,每4个字扣一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但是,随着赋分的增加,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字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文字表述尽可能要详细一点,以免漏点扣分。
【备考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阴
杨 绛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一层,绿沉沉的郁成一团幽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松柏的阴最深最密,不过没有梧桐树胡桃树的阴广大,荫蔽得多少地亩。因为那干儿高,树枝奇怪的盘折着,针叶紧聚在一起,阴不宽,而且叫人觉得严肃。疏疏的杨柳,筛下个疏疏的影子,阴很浅,像闲适中的清愁。几茎小草,映着太阳,草上的光和漏下地的光闪耀着,地下是错杂的影子,光和影之间,郁着一团绿意,像在低头凝思。
一根木头,一块石头,在太阳里也撇下个影子。影子和石头木头之间,也有一片阴,可是太小,太简单了,只看见影子,觉不到那阴。墙阴大些,屋阴深些,不像树阴清幽灵动,却也有它的沉静,像一口废井、一潭死水般的静,只是没有层叠变化的意味,除非在夜色中,或者清晓黄昏,地还照在夜的大阴里,那时侯,墙阴屋角,若有若无的怀着些不透的秘密。可是那不单是墙阴屋阴了,那是墙阴屋阴又罩上了夜的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