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让记叙类作文在高考中大放光彩
作者:狄永兴
近日读到一篇对国产电影大片提出批评的文章,深受启发。近年来出现的国产电影大片《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其形式上下的工夫可谓大矣,看上去很美,但却没有多少实在的内容。大片制作者的“大手笔”成了披着中国古代外衣的豪华的“视觉盛宴”,缺少的正是对社会变革时期人的描述和对当代人喜怒哀乐的书写。于是我们想,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尤其是高考考场作文,是不是与国产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十分相似?
如今大量的考场作文违背“求诚”的要求,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有些人的文字里,却犯着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有一位专家指出,“学生作文失去了与时代和人民对话的能力,是近十年来的事情,是应试教育发展到登峰造极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的必然。”《中学生》杂志副主编刘加民认为,当今的作文不关注现实,不体验生活,不思考人生,不表达真情;为了个性而消沉颓废,为了创新而猎奇逐异,为了高分而伪造抄袭,为了出名而哗众取宠。他把这些学生作文的最主要弊病表述为:时代大潮波澜壮阔,滚滚向前,我们的在校学生却集体转身,闭上眼,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报刊上的考场作文和所谓创新作文里,充斥着大量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文字游戏和文体魔方。
的确,应试教育的铁屋子禁锢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更禁锢了未成年人的健康自由的思维空间。看得到南朝北朝、时光隧道、关羽秦琼、故事新编、梦想奇幻,却看不见身边的生活,家庭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平凡。在学生作文里,甚至看不到学生个体作为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应该有的灵性、感悟、情绪,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枯燥干巴,味同嚼蜡。所以,命题作文应运而生,记叙文和散文在高考中渐受青睐,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那么,怎样的散文和记叙文才能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呢?
笔者参加了江苏2007高考阅卷分析会,专家经过多次交流,最后对好作文的认识达成一致。他们认为具备以下条件的考场作文才能得高分:要关注现实,要有生活体验,要思考人生,要表达真情,要注重自我感悟。这“五要”的标准我举双手赞成。我认为“五要”的关键是关注现实,核心是表达真情,而记叙类的文章就是一块能很好地检验学生是否关注现实,能否写出真情的试验田。2007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一些考生为了打动阅卷教师,拿到同情分,编造悲惨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却显现了他们薄弱的道德意识以及不正确的价值取向。百分之二三十的考生笔下亲人死亡,“天空”倒塌,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到父亲母亲,甚至是姐妹兄弟,仁慈一点的是父母离异,或者自己残疾,断肢、聋哑甚至双目失明。这胡编乱造的文章怎么能得高分呢?
一定要能抒发一种诚挚感人的真情。记叙文的写作目标之一就是以情动人,如果能让自己在情感化的氛围中写作,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那么你的文章一定能俘获阅卷老师的眼球的。
2007江苏高考何永康教授推荐的优秀卷《怀想天空》,从37分到54分,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种导向。这篇文章“不事张扬,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结尾处,“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一句非常感人,它盘活了全文,写出了孩子的纯朴,写出了孩子的成熟,写出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表达真情是作文的灵魂。明代宋濂说:“文者果何由而发乎?发乎心也。”意思是说:文章究竟是什么地方迸发出来的呢?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汉代的王充子则认为:“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人深。”当然,这里所说的感情并非肤浅的、表面的、敷衍的、做作的,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建立在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自我感悟。我想这正是这一位学生打动何教授的地方吧!
在牵住“牛鼻”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有“入格”的意识。要返璞归真,还记叙文以本来面目。做法很多,我在这里提出三种做法,姑且称之为三个“一”:叙述一件跌宕起伏的事件;描写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渲染一幅如在眼前的画面。
1.叙述一件跌宕起伏的事件。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如果能把一件事叙述得一波三折,跌宕多姿,那一定能紧紧攫住评卷老师的心。请看江西高考满分卷《变脸》的精彩片段:
……
“小王啊,泡杯茶过来。”小王从前是老张的同事,大家原来在一个等级,相处得倒是不错。可自从这老张升了官以后,对小王哪,还真叫颐指气使,跟使唤丫头似的。小王也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科长”呢?小王这杯水刚放在桌上,办公室的门“啪”的一声就开了,不是别人,正是老张他老婆。别看老张平时在科里神气活现的,可怕老婆是出了名的。这不,刚刚还是一副老爷模样,见老婆一来,立马就把放在桌上的脚拿下来,满脸堆笑地跑上前去,问道:“哟!老婆大人今儿个怎么来啦?”“少废话,拿300块钱过来。”“要这么多钱干吗呀?”
……“干吗呀!小里小气的。”说罢,便扬长而去。老张愣了一会儿,接着叹了一口气,又踱回座位。刚想坐下,突然看见地上有一团纸,马上两撇眉毛拧成一团,大喝道:“小王,怎么干事儿的?地上一大团纸,看不见啊,到时候局长看见,你负责还是我负责啊!”
小王赶紧拿了扫把冲过去。这时,门“啪”的一声又开了,来的是隔壁科的科长,从前是老张的上司,现在两人同级了。“老张啊,这科长当得不错啊!”老张赶紧迎上前去,掏出一根烟,大脸上又出现了“一线天”。“好哇!好哇!能当科长好哇,你老张等了多少年才等到这一天呢!”老张的脸色不太好看了,“一线天”不见了,脸红得厉害,嘴角一歪:“你说的是,不还得向你学习吗?”说罢,使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白眼。隔壁科的科长并未察觉,径自说道:“那行,就这样罢。待会儿局长还要过来呢,我先过去了。”老张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科长走了,老张便开始骂骂咧咧,脸上的两块肉猛烈地抽动着,唾沫星子在空中四溅。
这时,门又“啪”的一声开了。老张当时背对着门,刚才又被科长那么一奚落,正在气头上,张嘴就骂:“他妈的谁呀!”转头一看,没把他吓着,俩小眼睛瞪得特圆,嘴微微张着。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局长!
老张回过神后,赶紧扇了自己两个耳刮子,“一线天”又回来了,说道:“哟,局长啊,您瞧您,哎呀,真是的,我这张臭嘴!呸呸呸……小王,快倒茶。”说罢,便把局长几乎是搀到椅子上,脸上的两块肉挤在一起。
小王听见吆喝,无奈地跑过去冲茶。此时,办公室的电视上正播放着川剧变脸,小王当时就想了:这老张莫非也学过变脸,他的脸咋也变得这么快呢?
作者紧扣话题,从茫茫人海中选取了老张这一生活中常见的谀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脸”来描写。面对老婆、部下、科长、局长,老张的脸变化多端,充分展示了“人生川剧”变脸的功夫,这使情节曲折生动,摇曳多姿,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