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与教学

作者:李 节

样一门课,可能会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性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领悟、解析现代小说呈现给读者的关于人类的现代体验,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他们自己对20世纪乃至今天人类所遭遇的基本生存问题的理解,在现代小说中去寻求共鸣和答案。当然最终的标准答案肯定是没有的,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对自主探究精神的最好贯彻。
  记者:可否请您给中学语文教师提一些阅读和讲授现代主义小说的建议?
  吴晓东:我觉得增加新的知识储备,更新文学观念是首要任务。多读一些现代主义小说家谈创作的书籍,多读一些关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专著,都有助于教师以新的姿态和新的认识进入现代主义小说世界。比如在讲授《百年孤独》之前,可以读一读马尔克斯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那也是我在80年代读过的最有趣的几本书之一。书中有一个细节给我深刻印象:据马尔克斯回忆,1981年12月,当时身为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爱丽舍宫为马尔克斯佩戴荣誉骑士勋章,并发表了简短的演讲词,其中说:“最使我感动的、几乎使我热泪盈眶的,是这样一句不但使我、而且也使他本人深深感动的话:‘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我读了密特朗总统这句话后,就特别想看看这个被密特朗视为属于他热爱的那个世界的《百年孤独》到底有什么魅力。读《番石榴飘香》也有助于理解《百年孤独》的写作背景、创作技巧、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还有很多挺有趣的例子,在课堂上介绍给中学生,会活跃课堂气氛。此外,国内有不少现代主义研究专家写的研究专著,也有助于理解现代主义小说。
  
  中学生可适当阅读整部作品
  
  记者:在众多现代主义小说中,中学选入的只是冰山一角。您认为其他像普鲁斯特、乔伊斯、昆德拉等现代小说大师的作品是不是也可以让中学生在课上有所了解呢?
  吴晓东:并不是所有的现代主义文学都适合中学生阅读,比如昆德拉是个很深刻的小说家,他对极权主义制度和媚俗的母题等都有深刻的揭示。不过他的小说不太适合进入中学教材,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托马斯这个人物形象就对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有一种既沉迷又游离的姿态,而昆德拉主要是通过这个人物对待性爱的态度来表现这一切的,尽管其中具有一种升华了的审美意绪,但依然对中学生不太适合。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也如此。倒是乔伊斯有几篇短篇小说可以考虑作为中学生的读物。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开头部分也可以。
  记者:语文教科书中大多是作品节选,您认为节选会不会影响对整部作品的理解?您是否建议中学生读整部的现代主义小说,您会给他们推荐哪些作家、哪些小说?
  吴晓东:节选的方式对学生理解整部作品当然会有一定影响,不过像《百年孤独》第一章自身比较完整和自足,同时整部小说有不少“课堂不宜”的内容,在中学阶段只读第一章其实是可以的。而相当一部分现代主义长篇小说,还是读整部为好。我个人建议下面一些小说比较合适作为中学生课外读物:
  《气球》(美国巴塞尔姆)
  《笛梦》(瑞士黑塞)
  《我们的祖先》(意大利卡尔维诺)
  《局外人》(法国加缪)
  《日瓦格医生》(苏联帕斯捷尔纳克)
  《白象似的群山》(美国海明威)
  《死者》(爱尔兰乔伊斯)
  《喀布尔人》(印度泰戈尔)
  《看不见的收藏》(奥地利茨威格)
  《阿莱夫》(阿根廷博尔赫斯)
  记者:好的。感谢您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专业的解答和建议,也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