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浅议

作者:汪 磊




  网络语言曾被许多网民津津乐道,被称作“新世纪的语言方式”;也曾让部分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认为它给纯洁的汉语带来了污染,颠覆了当下汉语的言说方式,以致有的地方试图通过立法来限制网络语言在某些领域的使用。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是伴随网络的发展、普及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网络独特的传播模式,是计算机键盘书写与屏幕呈现的特殊方式的产物。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它应为日常通用语言的网络变体。而目前说到网络语言时,人们大多是将作为网络语言显性特征的网络词语等同于网络语言。
  网络词语会如何发展,网络语言将向何处去?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试从这两年网络流行语的评选中窥其一斑。
  
  2004年11月中下旬,“天涯在线”与“猫扑网”联合发起“2004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评选活动,“做人要厚道”等10个词语入选(详见下表),〔1〕从而掀起了一场“互联网语言运动”,也使网络语言的使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这10个词语中,只有第一和第七是来自网下的电影台词,借助网络流行开来,其余的8个词语可以说是地道的网络词语。如果不是经常上网的人,恐怕很难把握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真正含义。就来源而言,网下和网上之比为2:8。
  面向网民发起流行语的评选,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部分媒体和个人对评选活动进行了不适当的渲染,夸大了评选结果的代表性和流通度,从而误导了公众对网络词语的认识。事实上,即便是网民也未必对“十大网络流行语”完全认同,仔细考察一下评选结果我们就会发现:这次评选的总投票数为69361,而截止到当年的6月30日,国内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8700万,所投票数只约占网民总数的0.08%;居十大流行语之首的“做人要厚道”所获的9814票,也只占总投票数的14.15%,最后一个“FB”仅为5.75%。
  2005年年末,新浪网举办了“新浪2005网络中国”的评选活动。其中“年度网络流行语”推出了30个候选词语,认为“这些词汇是2005年网络上使用最频繁的,它们被关注得最多、点击得最狠、传播得最广……无论这些词语今后是否会被人记住,但在2005年,它们无疑是最能表述心情,记录历史的。”〔2〕
  这些候选词语是不是“网络上使用最频繁的”,我们暂且不论。从一般浏览者的角度来说,即使不是网民,也不会对其中的大部分词语感到陌生:
  “节约型社会、个税起征点、大陆行、人民币升值、神六、反对日本入常、贝晶欢迎妮、‘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谐社会”,这9个词语来自国内时事政治、经济领域,占30%;
  “过劳死、海选、麦莎还是没有来、禽流感、苏丹红、作秀、高考移民、免费婚检、香港迪斯尼、食品安全”,这10个词语来自日常百姓社会生活,约占33.3%;
  出自影视文化领域的有7个:“千手观音、飘移、‘very very very good’、‘我不当教授很多年了’、亮剑、呜哒啦、‘XX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约占23.3%。
  严格来讲,真正诞生于网络并广泛流行于虚拟与现实社会的词语只有4个:“PK(来自网络游戏,意指对决)、PS(指被修改过的图片)、S(源自颇受争议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拍照造型)、博客(blog,一种网络日志)”,三个是字母形式,一个是译音词,仅占13.4%。从来源上说,源自网络的与非网络的词语之比为4:26。
  最终的投票结果显示,列前十位的词语依次是:“PK、博客、神六、禽流感、‘XX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反对日本入常、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海选、个税起征点”。“PK”和“博客”这两个网络词语得票数分别为38.84%和35.88%,远远高于其他词语。尽管如此,源自网络的词语与非网络词语之比仅为2:8,这个比值恰好与2004年的评选结果相反。
  不难看出,网上与网下、不同媒体间的语言传播形成了互动,相互渗透,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倾向十分明显。所谓“非网络化”,是指词语的意义或形式并非源自虚拟的网络媒体,而来源于现实的语言生活或其他媒体。笔者近期初步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表明:网络词语正逐步走向非网络化。
  笔者分别在8个网络论坛板块的18383个帖子以及5782个网络聊天句子当中考察100个常用、流行的网络词语,结果显示:
  第一,在18383个帖子当中,100个常用网络词语的文本使用频率分布在23.02%到0之间,〔3〕使用频率为0的有19个,占19%。在63组对比分析中,网络词语出现频次高于意义与其相对应的非网络词语的有16组,占可比项目的25.4%;网络词语出现频次低于非网络词语的有47组,占可比项目的74.6%。
  第二,在5782个句子当中,100个常用网络词语的使用频率分布在1.8%到0之间,也即98.2%的聊天语句中没有使用过网络词语;使用频率为0的词语有75个,高达75%。在35组对比分析中,网络词语出现频次高于非网络词语的有6组,占可比项目的17.1%;网络词语出现频次低于非网络词语的有29组,占可比项目的82.9%。
  第三,一些曾被热炒并反复征引的、代表经典网络语言的词语,如“886、748、7456、3166、520、CU、LOL、KL、PMP、打铁、米虾米、油墨”等在网络论坛统计中出现频次为0;“748、7456、btw、CU、菜鸟、大虾、酱紫、恐龙、素、虾米、米虾米、粉、粉稀饭、稀饭”等在网络聊天的统计中出现频次为0。
  诚然,上述的统计结果并不等于说那些曾经流行的网络词语完全不再使用,它们可以为网络词语的走向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日常的非网络词语一样,网络词语也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一些由网民创造的、适应网络传播表现特点的词语将会长期使用下去;部分网络词语将逐渐退出网络,新的网络词语也将不断涌现。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传播及网民心态的日益成熟,以网络词语为显性特征的网络语言总体上将趋向日常通用语言传播的常态。
  
  〔1〕《2004十大网络流行语已评出,做人要厚道排第一》,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4/11/26/1400@23 92366.htm
  〔2〕《2005年流行语_新浪2005网络盛典》,http://bbs.sina.com.cn/netchina 2005/index.html
  〔3〕本文视每一个帖子为一个“文本”。“文本使用频率”指某词语在被统计文本中的使用频率,是用该词语在全部帖子中的出现频次除以总帖数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