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适度空间和基本原则

作者:黄厚江




  5.突出言语实践这个核心
  语言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言语实践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语文素养只有在言语实践中才能提高。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必须以言语实践为主要内容,而不能以某类知识(包括语言知识)为中心,更不能以外在的形式为中心。这个言语实践,不是指割裂的、机械的、简单反复的语言训练,而是在一定语境中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言语运用的活动。应该说,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目的,就应该定位在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上。
  
  三、必须防止的几种不良倾向
  
  1.为“教”不为“学”
  即单纯从便于教师的教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有效出发对教科书进行加工和改造;或者是从长期的教学习惯出发,对新的教科书体现出来的课程思想和学科理念缺少深刻的理解和应有的认同,把教科书改造得和其陈旧的教学习惯相一致;或者单纯从应考效果出发,把教科书改造成便于知识梳理和训练的复习资料;或者缺少对教科书有关内容的全面把握和审慎研究,将自己对某些教学内容的偏颇和片面的理解,强加在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之中。
  2.随意割弃
  即随意放弃教科书中许多内容、文本和板块,不把它们作为教学内容。使用苏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时,有些教师因为不熟悉新的呈现方式和要求,而对“诵读与欣赏”“名著推荐与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专题阅读”等非常有特点有价值的板块简略处理或干脆不教。据了解,有些教师使用高中语文新教科书也是如此,仅仅教学自己熟悉的、以为有用的篇目,而将那些看上去和高考关系不够紧密的篇目和内容弃置不顾。这样做,大大影响了教科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原初意图的实现。
  3.简单否定
  新的教科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无论是思想还是理念,都有许多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是否科学合理,价值到底如何,自然还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但有些教师,则轻易进行全面否定,甚至是出于一些很简单可笑的理由。有人就公开说:“教科书选进那么多新的文本,我们以前的备课笔记怎么办?”有些教师,只要是自己不熟悉的文章或不喜欢的文章就一概不教或一概否定;只要是和以前的教科书不同的版本和注释,就说是错的。这显然不是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好与不好,全由实践检验。其实,即使不好,也可以作为教学的积极资源。简单否定,肯定是不可取的。
  4.拆而不整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难免要对教科书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构。但解构不是目的,建构才是目的。有些教师,打散了原有结构以后,却不再进行整合。比如,新的国标本教科书,大多是专题型的,有些教师教学时从不同专题中抽取一组文本,以某种形式进行教学,专题中其他的文本怎么处理则不加考虑。也有些教师,不考虑不同专题之间的关系,不考虑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对教科书进行拆卸。就像一所很好的房子,这里抽去一根梁,那里拆掉一面窗,即使确实又建成了一所很好的房子,那被拆的房子怎么办呢?还成其为房子吗?
  诸如此类的做法,是和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宗旨完全相悖的,绝不可视为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行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