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章浙中 钟菊莲 吴诗斌




  (2)研讨赏析: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配画;然后对照图画交流赏析。
  补充材料: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3.朗读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齐读背诵。
  
  三、拓展延伸
  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边塞诗,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泊秦淮》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首诗融景、事、情、意于一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教学时可借助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人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朗读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感受诗人忧国之情;朗读《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感受诗人忧民之愤。
  2.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自由朗读——个别朗读。
  (2)说说初读这首诗的感受。
  3.研读赏析
  (1)自主思考:“烟笼寒水月笼沙”,诗人为什么不避累赘,在一句诗中连用了两个“笼”字?
  (2)研讨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商女”指的是谁?“不知亡国恨”的仅仅是商女吗?诗人为什么要提及《后庭花》?
  补充材料: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3)再读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背诵诗歌。
  
  三、拓展延伸
  研读赏析宋朝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无题》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首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痛苦,抒发缠绵执著的相思之情,表达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
  诗人及写作背景,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合作探究诗歌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过程
  1.由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导入。
  2.整体感知
  (1)学生反复诵读全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3.研读赏析
  (1)自主思考:“东风无力百花残”融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合作研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诗人为什么要写春蚕到死、蜡炬成灰?
  补充材料:
  ①南朝乐府《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②陈叔达《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3)“晓镜、夜吟”两句是如何具体抒发深切的思念的?
  (4)自由朗读,小组竞赛;背诵诗歌。
  
  三、拓展延伸
  课后积累李商隐其他的《无题》诗。
  
  《浣溪沙》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字字珠玑,意蕴深厚,能给人哲理性启迪。教学时宜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诗词的情感,品读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中感叹光阴易逝的词句有很多,你能说出几句吗?
  (1)子曰:“逝者如斯夫。”
  (2)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岑参:“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
  2.诵读感知
  (1)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仿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2)整体感知:简要说说读完这首词后的感受。
  3.品味赏析
  (1)词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叹惋惆怅之情?
  (2)找出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研读赏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首词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词意优美,充满浪漫情怀,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教学中应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体悟词的情感,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二、教学过程
  1.由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
  2.诵读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疏通词句,读懂课文大意。
  (3)学生个别朗读,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3.品味赏析
  (1)自主阅读,说说上阙中“欲”“恐”二字反映了词人怎样的矛盾思想。
  补充材料:
  ①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②“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教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
  (2)讨论探究
  ①词的下阕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②下阕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补充材料:
  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3)如果此时你和苏轼相遇,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1.课后阅读积累写月的古诗词,并选取一两首进行赏析交流。
  2.课外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并就你最喜欢的一首写一篇读后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