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王 君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的知识了解较少。教学时应循循善诱,提供文体知识,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仿写议论文的基本能力。
  
  二、单元设计思路
  根据四篇课文的特征,各篇设计应各有侧重点:有的需感知文体特征,有的需感受语言特点,有的需积累语言材料,有的需提高阅读技能。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议论文的一般文体特征。
  2.通过分析研读、梳理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三要素。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本内涵,欣赏风格各异的语言。
  
  四、课时分配
  《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各2课时,《谈语言》《懒惰的智慧》各1课时。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文虽然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但是文章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蕴涵的政治意味比较浓,学生易产生抵触情绪;文章语言也略显文言化,与记叙文的跨度较大,建议不作为第一篇课文学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文意,理解议论文中的叙述的作用。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2.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诵:“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写《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用意何在?
  (二)整体把握
  1.从中心句切入
  (1)全文四个自然段,请大声朗读,并且找出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2)运用提炼句子主干的方法,进一步提炼中心句的要点。本文按分—总的逻辑思路展开,每段文字都有明确的中心句,这使全文结构清晰、中心集中。
  2.从夹叙夹议的写法切入
  (1)同学们合作,分别朗诵各段记叙和议论的句子。
  (2)大家比较一下记叙文中的叙述和议论文中的叙述有何不同。(记叙文中的“叙”要生动、具体、细致;议论文中的“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要简明概括。)
  3.从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切入
  请同学们细品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1)词语的选用富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比如“不远万里、以身殉职、极端的热忱、精益求精、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2)修饰词语的运用很有表现力,比如下边加着重号的词语: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无不为之感动/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仅回过他一封信/我是很悲痛的。
  (3)修辞方法的选用:比如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突破
  1.通过朗读来感受本文的特色
  (1)一读:截取全文中心句,构成一篇简短议论文。体会议论文的思想精髓。
  (2)二读:找出全文记叙性的句子,构成一篇白求恩的小传。体会记叙的作用。
  (3)三读:读出文中运用了论证方法的句子,比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句子,体会议论文是如何摆事实讲道理的。
  (4)四读:读出全文的总结句,体会议论文的号召作用。
  2.通过朗读来感受本文作为悼词的特点
  自选自读自品:最感动我的句子、最有文采的句子、最有力量的句子、用词最有表现力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
  扩写句子:和平年代也需要白求恩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也很多。请充实例子,扩写全文最后一个句子,使这个句子成为一段感情充沛、内容丰富、有着现实意义的抒情文字。
  
  《谈语言》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全篇洋溢着语言的智慧,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生活中的“异味语言现象”导入新课(比如新《神雕侠侣》中的错误台词“我就把你的令爱还给你”)。
  (二)探究文章内容
  朗读课文,找出以下句子并思考:
  1.找出表达本文“论题”的句子,弄清楚本文的论述内容——谈的到底是语言哪方面的问题。
  2.找出在全文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句子来理清论证思路。
  3.找出文中集中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如何一步步阐述自己观点的。
  4.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
  5.选择每一段的关键句,去掉论据,把全文缩写成一段议论文字,大声朗诵,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思想。
  (三)体会作者精彩而灵动的语言
  1.找出文中的好词语,品一品。
  2.找出文中的好修辞,议一议。
  3.找出文中用语特别生活化的地方,评一评。
  4.找出文中你觉得说理最精彩的地方,论一论。
  
  三、拓展活动(选做一个)
  1.按照王力教授的观点认真修改自己的一篇作文。
  2.课外查阅王力、吕叔湘等语言学家谈语言的文章。
  3.做生活的有心人,寻找生活中使用语言不恰当的现象,记载下来,提炼一个主题,仿照《谈语言》写一篇精短的关于“生活中的语文”的小论说文。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深刻的人生道理,但作者娓娓道来,以灵动和机智的说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人既深受启发又如沐春风。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议论文语言的揣摩品味和哲理语言的积累上。
  
  二、教学目标
  1.欣赏和积累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2.正确认识人生苦与乐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整体探究
  1.从中心句切入
  速读全文,勾画出以下句子:(1)每一段的中心句。(2)回答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的句子。(3)概括总结全文的句子。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论证思路。
  2.从名句切入
  《最苦与最乐》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请你选择其中你觉得最有启发性的句子,整理成“《最苦与最乐》名言录”,背诵并探讨。
  3.从语言表达切入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会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段落的语气助词,品味凝重中的轻灵色彩。)
  (4)“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会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仿词。(与“苦乐循环”“尽责任”联系起来分析。)
  (三)重点难点突破
  1.揣摩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难句,补充部分内容帮助学生认识。
  例: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