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教学设计

作者:蒲 莉 龙文超




  一、设计思路
  
  《庄子》的这两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意蕴深刻。《浑沌之死》中“倏”与“忽”好心凿死“浑沌”的故事,《呆若木鸡》中的“斗鸡”精神内敛,令其他“斗鸡”不战而走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给现代人许多启示。学习时可脱离庄子的哲学体系,把它们当成纯粹的文言寓言故事来读。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采用朗读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对话、故事情节,认识寓言短小精练、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讨论的方法把握寓言中的形象,多角度理解寓意。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理解寓意。
  3.认识庄子寓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从与寓言寓意相近的、学生熟知的成语导入。
  示例: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这些成语:“揠苗助长”“弄巧成拙”“大智若愚”,请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理解。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个。
  ②结合生活实际,从庄子哲学思想对今人的启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庄子哲学关注人类生存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③从了解诸子百家各自的风格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庄子散文富于智慧和幽默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教学切入点
  ①从故事的结果切入。倏、忽为浑沌凿七窍,为什么大功告成之日竟是浑沌死亡之时?一只斗鸡看起来呆木不灵,为什么其他斗鸡看到它反而转身逃走?
  ②从浑沌的生存状态和斗鸡的“战斗”状态切入。浑沌没有七窍,这影响他的生活吗?一只斗鸡最理想的“斗”的状态是什么?
  
  3.重难点的突破:合作交流法、朗读法、讨论法。
  本文重点:①文言词语(常用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的积累掌握。②疏通文意,质疑,教师解答疑难。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背诵课文。③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研习语言,多角度理解寓意。
  本文难点:①什么地方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浑沌之死》给“倏”“忽”及“浑沌”等虚无形象命名,让他们开口说话,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想。②这两则寓言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
  
  4.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及批判性思维的渗透:
  ①该如何理解《呆若木鸡》中的“王”?“王”是统治者的最高代表。由此可见,庄子的这则短文有含蓄的讽喻意义,特别是对君王: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怒而威;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②对“无为而治”思想的认识:这种思想是对当时诸侯争霸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有积极意义,但如果扩大其范围,在生活中一切都讲“无为”,就有点消极了。
  
  四、拓展延伸
  
  1.改写文中的两个小故事(续写或是扩写也可以),给10分钟,当堂公开讲评。
  2.搜集《庄子》中的几个小故事:运斤成风、目无全牛等。
  3.简单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