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刘和程 汪玉清 等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安徽桐城市二中汪玉清)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感情浓烈的抒情诗,教学时可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意,领悟主旨,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适当联系时代背景,使学生明白诗人为何要写这首诗。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讨论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中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歌唱青少年的抒情诗。1938年作者从四川来到了延安,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他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19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二)诵读感知
1.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教师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很明显,是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朗读时语速可稍快,语调可适当高亢一点,尤其是排比性的诗句,要读得有气势一些,同时要读准节奏,表现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3)教师示范朗读或播放录音。
2.齐读诗歌,交流感受:
学生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教师可引导他们从思想内容、创作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谈认识,并加以适当点拨。
3.领悟主旨:
(1)诗的第一节歌唱了几种事物,这些事物具有哪些共同点?
(2)作者为什么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3)集体朗诵诗歌,深入领会诗歌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品味语言
这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它具体表现在哪些诗句中?这样写好在哪里?学生自由朗诵诗歌,并开展小组讨论。
1.诗人要求自己的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在诗中他是怎样让歌声“飞”去的?
2.怎样理解“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四)质疑、讨论
学生自主质疑,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讨论、答疑。
示例一:诗的第三节揭示了“我”的歌声的内容和来源,请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一说它具体是什么。
示例二:诗的第四节写了诗人在新事物、新思想的感染下发生的一些变化,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比较阅读《毕业歌》。
(安徽省安庆市一中陈五杰)
《纸船》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纸船》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教学中,可采用诵读感知—揣摩语句—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课后,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自己的个性,感受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笔下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
2.品味诗歌朴素的语言、明快的风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许多同学都玩过纸船,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玩纸船的时间、地点、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我们看到纸船,就会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很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纸船》。
(二)检查预习效果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和整理的关于泰戈尔的资料,全班交流,最后教师用屏幕展示主要资料。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然后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
2.思考:“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什么,梦想什么?(指导学生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四)揣摩领悟,把握要点
1.小组活动,思考讨论:
(1)你觉得诗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限制、修饰性的词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全班交流:
(1)这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从“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执著的孩子,从“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从“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从“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可以看出。
……
(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做到边品边读。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句子的语调、长句的停顿等。注意体会一些限制、修饰性词语的作用。)
(2)这首诗想象丰富,洋溢着一种向往自由的浓烈情绪,折射着诗人童年的种种梦幻和憧憬。
3.带着感情再读诗歌,进一步理解诗的思想内涵。
四、拓展延伸
(投影冰心的《纸船》)
1.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的《纸船》有哪些异同?
2.如果你也有一艘可以载梦的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写一首小诗。(用形象、具体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梦想。)
3.以“我的梦想(希望)”为题写一首小诗。
(安徽省安庆市石化一中左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