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伤残的心灵:一个真实的杨荫榆
作者:赵长征
出现在杨绛先生回忆视野中的杨荫榆早年经历不幸。她生于1884年,小名申官。父母不喜欢她,所以她从小缺少疼爱。长大后,杨荫榆由母亲做主嫁给一个姓蒋的低能的大少爷。尽管这段婚姻为时很短,但对她心灵的伤害却很大。她后来由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资助读完中学,并于1907年左右考得官费到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并获得奖章。回国后,于1914年到北京任女高师学监。1918年,杨荫榆由教育部资助赴美留学。幼年的杨绛曾到车站送她。当时有不少师生前来辞别。文章写道:“我现在回头看,那天也许是我三姑母生平最得意、最可骄傲的一天。她是出国求深造,学成归来,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她还有许多喜欢她的人为她依依惜别。据我母亲说,很多学生都送礼留念;那些礼物是三姑母多年来珍藏的纪念品。”此时的杨荫榆在师生中的威望很好。留学美国时她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1924年,她做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从此打落下水,成了一条‘落水狗’。”在女师大下台后,杨荫榆于1925年冬天到苏州,此后长住杨绛家。她性格中开始表现出了孤僻的一面,例如,除了和哥哥杨荫杭谈话外,很少和别人谈心。在孩子眼中她“太自私也太自大了”。她“是个孤独的人,脾气又坏”。参加杨绛的婚礼时,“穿了一身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贺客诧怪,以为她披麻戴孝来了”。但是杨荫榆并非一味淡漠寡情。杨绛先生还写到杨荫榆的爱好。“有时她爱看个电影”,“她又喜欢听说书”。“她从来不会打扮自己,也瞧不起女人打扮”。1927年左右,她在苏州女师任教。1929年,苏州东吴大学聘请她教日语,她欣然应聘。在校时曾因在宿舍养狗,“激怒了全宿舍的女学生”。后因学校处罚学生一事与校方意见不合而辞职。后来,她自立门户,“她竭力要拼凑一个像样的家,还问我大伯母要了一个孙女儿。她很爱那个孩子,孩子也天真可爱,可是一经她精心教育,孩子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养媳妇儿”。但不久孩子被索回。她性格十分敏感,比如在宴请完东吴大学的洋同事后,会因为饭菜的质量问题而骂自己。杨绛先生对她的这些表现有精到评价:“我现在回头看,才了解我当时看到的是一个伤残的心灵。她好像不知道人世间有同情,有原谅,只觉得人人都叮着责备她,人人都嫌弃她,而她又老是那么‘开盖’(苏州方言傻的意思,笔者注)。”文章还记录了杨绛先生父母眼中的杨荫榆的形象:“我母亲最怜悯三姑母早年嫁傻子的遭遇,也最佩服她‘个人奋斗’的能力。我有时听到父母亲议论两个姑母。父亲说:‘枌官(二姑母的小名)“莫知莫觉”(指对人漠无感情),申官“细腻恶心”(指多心眼儿)。’母亲只说二姑母‘独幅心思’,却为三姑母辩护,说她其实是贤妻良母,只为一辈子不得意,变成了那样儿。”
在苏州沦陷后,“三姑母住在盘门,四邻是小户人家,都深受敌军的蹂躏。据那里的传闻,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军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还他们从三姑母四邻抢到的财物。街坊上的妇女怕日本兵挨户找‘花姑娘’,都躲到三姑母家里去。1938年1月1日,两个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不知用什么话哄她出门,走到一座桥顶上,一个兵就向她开一枪,另一个就把她抛入河里。他们发现三姑母还在游泳,就连发几枪,看见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可见,杨荫榆晚节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最后,对造成三姑母杨荫榆悲剧性一生的原因,杨绛先生评论到:“我母亲曾说:‘三伯伯其实是贤妻良母。’我父亲只说:‘申官如果嫁了一个好丈夫,她是个贤妻良母。’我觉得父亲下面半句话没说出来。她脱离蒋家的时候还很年轻,尽可以再嫁人。可是据我所见,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桎梏,就不屑做什么贤妻良母。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对恋爱和结婚全不在念。她跳出家庭,就一心投身社会,指望有所作为。她留美回国,做了女师大的校长,大约也自信能有所作为。可是她多年在国外埋头苦读,没看见国内的革命潮流;她不能理解当前的时势,她也没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如今她已作古人;提及她而骂她的人还不少,记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
幼年时得不到父母的宠爱,少年时又遭遇不幸婚姻,壮年归国后,不明国情又急于做成事业……因缘际会造就了一个自强多疑的杨荫榆,销蚀了一个伤残的心灵,也毁掉了一个本来可以有所作为的女师大校长。家庭、时代和个人的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是导致她一生悲剧的主要原因。如果语文教师能将杨绛先生这篇文章介绍给学生,对他们全面了解这原本复杂多面的杨荫榆会有很大帮助。同时,杨绛先生朴实畅达的文风以及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也能给学生美好的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