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茨威格的绝唱

作者:魏建宽




  茨威格:再也没能看到旭日东升的人
  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义务亟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休憩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也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在此地开始重建我的生活。
  但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由于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已经消耗殆尽了。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地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崇高的财富。
  我向所有的朋友们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1942年2月22日
  ——茨威格
  
  一
  
  1942年2月22日,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誉为“人类灵魂的猎手”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与妻子绿蒂·阿尔特曼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地点是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的一家旅馆。自杀前,茨威格将一封他亲笔书写的绝命书放在卧室的桌子上,就是我们上面读到的文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但是茨威格没有等到那一年。他没有等到法西斯的阴霾散尽,新的旭日从地平线上升起的那一刻,就先离开人世了。
  茨威格的绝命书是一个标本,是一份起诉书,是不绝如缕的振聋发聩的钟声,是世界主义者的挽歌,是自由主义者被逼至绝境的悲哈。
  二
  
  茨威格的根在哪里?
  他的根在维也纳,在奥地利,也在那一本古老的犹太《圣经》中。
  茨威格在1881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那时的维也纳是一座文化之都、自由之都。维也纳人热爱文化,有着很高的审美品住,否则就不算是真正的维也纳人。“自己生活和让别人生活”是维也纳人的著名原则与信条,这是宽容主义者的信条,是符合人性的信条。是为当时所有的维也纳人共同遵循的信条。
  茨威格的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大银行家的女儿,优裕的家庭背景让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虽然他出身于犹太家庭,但是直至二战前,他都没有遇到一丁点儿麻烦和歧视。
  尽管茨威格的血液中流着犹太人祖先摩西的血,但维也纳的文化却让他一度淡忘了自己的种族出身,将他熏陶成了一个有着世界主义信仰的人。
  无怪乎茨威格会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长大成人的时代。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
  
  三
  
  诚然,茨威格是在呼吸着文化与自由的空气中成长的。
  他一生中结识了无数的文化名流。赫尔茨尔是必须特别提出的一位。
  赫尔茨尔是茨威格文学天赋的发现人,是他让茨威格的作品第一次在奥地利具有广泛影响的《新自由报》副刊上刊登。赫尔茨尔可不是一般的人,就是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根本改变犹太民族的命运,必须在自己的故乡巴勒斯坦建立起一个国家、正是从赫尔茨尔那里,茨威格获得了通向文学之路的通行证,更获得了文学必须为守护正义与自由而牺牲一切的信仰。
  此外,茨威格还结识了很多别的文化名人。
  梅特林克与维尔哈伦成了茨威格的朋友。通过维尔哈伦的介绍,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也成了茨威格的拜访对象,再往后。罗曼·罗兰、高尔基、托马斯·曼、乔伊斯、房龙等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都成了他的朋友。著名的音乐家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也成了茨威格的合作人,曾为茨威格的剧本制作音乐,茨威格在自己的别墅——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小城的别墅,接待过无数位尊贵的文化客人。茨威格曾在他的自传体作品《昨日的世界》中这样深情地说:“每年夏季给我们带来多少畅谈文学艺术的愉快而美好的时光啊!”
  
  四
  
  心灵与心灵的相通是以人格的重量与艺术上的成就为前提的。
  茨威格一生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决不在某些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之下。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作品受欢迎的情形——
  “我的那本小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遍及所有的学校,印数达到二十五万。我拥有自己的读者群——一批可信赖的人,他们期待和购买我的每一本新书。”
  “他们信赖我,我也不可使他们失望。我的读者群越来越大。我的每一本书在德国公开发行时,就要销售两万册,而且报纸上还没有登过任何广告。有时候我有意识地想避开那种成就,可是它却出人意外的固执,始终跟随着我。所以,我写了一本《富歇传》,目的是为了自娱。然而当我把书寄给出版人之后,他写信给我说,他将立即印一万册。我随即回信给他,请他不要把这书印得这么多。我说富歇是个不会给人以好感的角色,况且书里也没有任何描写女人的插曲,这本书不可能吸引较多的读者,他最好先只印五千册。一年以后,这本书在德国却印刷销售了五万册。”
  据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内瓦国际联盟的《智力合作》的统计数据表明,茨威格是当时世界上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家。
  正因为这样。当一位俄国的出版商在准备出版茨威格的作品时,才会写信给茨威格,问他是否同意请高尔基写序言。
  高尔基在当时列宁与斯大林所领导的苏联是何许人也?他是列宁在文化界最要好的私人朋友,用茨威格的话来说,是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牧师和教皇”,由他在俄文版的茨威格作品集前作序,对一住非俄罗斯籍的作家来说,那是无上的光荣。
  
  五
  
  茨威格作为一位信奉自由主义的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确体验到了一位自由主义作家所能享有和该享有的光荣。
  当他偶然在德国的一家书店里,看见一个中学生走进书店。用自己仪有的一点零花钱购买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时,那种情景曾让茨威格深受感动:当卧铺车厢的列车员在登记姓名之后以尊敬的神态把护照交还给茨威格时,曾使茨威格感到了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当意大利的一个海关人员因为读过茨威格的一本书而认出他来,然后优惠得不再对他的行李一一检查时,也使茨威格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快感。甚至墨索里尼会特别给茨威格面子,因茨威格一封信就赫免一位医生十年重刑,这位医生曾公开向墨索里尼政府示威,而且还收留了因反法西斯被杀害的民主人士的孩子。墨索里尼会这么做因为他是茨威格的书在意大利的第一批和最热心的读者之一。
  由此足以看出,茨威格曾在整个欧洲有着怎样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六
  
  但法西斯分子开始左右欧洲的命运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1934年,从未属于哪个党派,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