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结合宋诗流派特点解2008年高考宋诗鉴赏题

作者:韦秉文




  宋诗入选高考古诗词曲鉴赏题已形成一种态势:2004年北京、重庆、福建三家选用了三首宋诗,2005年全国卷Ⅲ、天津、辽宁、浙江、山东、江西、广东七家选用了八首宋诗,2006年辽宁、江西、四川三家选用了三首,2007年重庆、辽宁、广东、湖南、福建、四川、宁夏七家选用了七首,2008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上海、广东、安徽、江西、宁夏等七家选用了八首宋诗作为命题材料。宋诗鉴赏题可采用解答古诗词曲鉴赏题的一般思维方式,也可结合宋诗总体风格,紧扣流派特点进行赏析。下面我们结合2008年高考宋诗鉴赏题作具体说明。
  
  一、结合总体风格,体悟主旨
  
  宋诗总体风格是“生新瘦硬”。所谓“生新”,就是刻意求奇;所谓“瘦硬”(瘦劲),就是洗净铅华,刚劲有力。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自具特色。唐诗美在情辞,以韵取胜,浑雅、蕴藉、空灵。读唐诗就像品尝荔枝,一颗入口,甘芳盈颊。宋诗美在气骨,以意取胜,清奇、深隽、透辟,读宋诗既像欣赏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又像品尝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如何结合宋诗总体风格,体悟主旨?请看2008年全国卷Ⅰ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潘大临这首诗首联写地势险要,虎踞龙盘:西山重峦叠嶂,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之渊,江中巨石嶙峋,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颔联写古贤功绩,波流万世:地势优越壮美,是三国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建立的丰功伟绩,就像滚滚东去的波浪奔流万世。这里写“虎穴”、“龙宫”,刻意求奇——生新;英雄伟绩,流之无穷,写得壮美—+瘦劲。颈联写沙明天阔,宿鹭飞鸿:俯视沙滩,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在那里栖息。仰视天空,开阔无垠,鸿雁高飞云端,似乎不是前移,而是后退。这一联炼字极见功力。“拳”是名词,修饰“宿”,名词作状语,表现一种神态,是说“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得像拳头一样,瘦劲。“拳”与对句中的“退”相对,“退”字仅是字面上的借用,事实上飞鸿并没有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阔,鸿雁飞得太高,蓝天背景太大,使人无法觉得它们在移动。以退写进——生新,生动地表现出飞鸿在天空飞行的状态。“拳”、“退”二字在诗中毫无修饰,洗净铅华——瘦。至此,联系第(1)题中的设问,则不难作答。尾联写叹时思隐,垂钓归船:我最羡慕江上的垂钓者,钓罢归来,驾着轻舟在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这一联先“点”后“染”,即先直抒胸臆,表达归隐之志,接着又紧扣隐逸之志,用“垂钓归船”之景渲染。联系全篇,诗人既缅怀、景仰古贤功烈,又向往隐逸生活。看起来有点矛盾,其实,这是故作平淡之语,在向往隐逸生活背后隐藏着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不平,诗人又何尝不想有一番作为?这便是“美在气骨,以意取胜。清奇、深隽、透辟”。
  全诗情感沉郁,内蕴深刻,深得杜诗五律之妙。潘大临属江西诗派,这一派奉杜诗为“祖”,诗人当然也不例外。若把握住宋诗总体风格。从大处着眼,则不难答出第(2)问中的问题。
  当然,这道试题,也可从常规思维来解答:透视意象,感悟诗歌内容;找出抒情句,分析作者情感;联系全诗,简要阐释。
  第(1)题赏析字句,这类题的常规思路是:辨析词性(动词、形容词居多),选出传神字句;回归原诗,解释联想内容;点明作用,烘托何种意境或表达何种感情。
  “规范解答”古代诗歌的风格特征,是赏析中的难点、热点。2008年北京卷第12题中的第③题,不仅要指出风格特征,还要“简要分析”,2008年重庆卷第12题中的第(2)题,要“简要分析”王观词“新丽”的特点。
  
  二、紧扣流派特点,解读诗句
  
  解读古诗句,有多种渠道,紧扣流派特点进行解读是其中一种方法。
  有的流派特点与宋诗总体风格一致,这类作品既可结合宋诗总体风格进行分析,也可结合流派特点进行解读。例如,上述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其三)便是。有的流派则适宜从流派自身特点切入赏析,如革新派。
  革新派是以王安石、苏轼为代表的宋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如果说宋初白居易体、西崑体、晚唐体基本上还是沿袭唐风,欧阳修、梅尧臣等复古派诗人才初步建立了宋诗自己的独特面目的话,那么真正做到“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的便是革新派。
  革新派诗歌的特点是立意构思一反前人,匠心独运,如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苏轼的《南园》。语言特色是散文化、议论化、哲理性。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诗句中“不识……只缘……”、“不畏……自缘……”等关联词语提示我们,这就是两个因果复句。阅读时,不必浅句深解。在鉴赏革新派诗歌时,可先从语言角度切入。疏通理解诗歌。请看2008年上海卷中的宋诗相关试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恩”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很突出。首句“客思似杨柳”,就语法特点而言,是个主谓句;从修辞角度思考,是个比喻句。意思是,客居他乡的愁绪好像飘拂在春风里的千万条杨柳。联系上述15题,不难看出A项“赏析”错误,春风里“千万条”的“杨柳”,是比喻“客思”春愁的,并非实景。如果抓住句式特点,抓住句中的主语“客思”,谓语“似”,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颔联“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都是动宾结构,也是散文句式,其中“涨”字是使动用法,即“寒食泪”使冶城江水上“涨”。从句式特点入手,两个诗句的意思是倾泻而出的泪水使冶城江水上涨化为春潮,这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来写哀痛之情,诗人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