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率真·崇善·尚美
作者:陆宝初
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要归纳侯银匠的性格特征,突出作品主题;要思考女儿出嫁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是他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经历,突出选材的典型性以及组材上对表现人物性格的烘托作用;要思考明写侯菊、暗写侯银匠的匠心独运,突出在技巧和手法上的以有形写无形,富有情趣;要思考作品在描写侯菊出嫁前后的环境和人物描写,突出作品在人物关系中表现出的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侯银匠》人选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体现了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说明中文学类文本命题“以散文、小说为主”的考试要求。以小说为阅读文本,是今年江苏卷的一个突破。
一、贴近教材,紧扣考试说明
对汪曾祺,江苏考生并不陌生。他的《金岳霖先生》以其恬淡作底蕴,内敛而不宣泄,克制而有神采,人选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孙犁的《亡人逸事》合为“一花一世界”散文鉴赏板块,要求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的意境美,写入记事散文的细节美。
江苏卷文学类必考题第12~15题四个小题,对2008年江苏语文考试说明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三方面要求都一一得到落实,是几年来紧扣考纲出题最出色的一次。命题者根据小说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要求考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进行分析综合(能力要求C级),对精彩语句丰富含义的鉴赏评价(能力要求D级),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如蕴含的主题、人物情感和审美情趣等),领悟和探究作品的艺术技巧和魅力(能力要求F级)。
二、平稳过渡,为新课程导航
说起2008年高考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特点,一是在命题思路上与今年的山东等新课程卷相似,注重乡土文化。山东卷两篇选文作者均为山东人,江苏卷必考题选文作者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二是选文的语文味更浓,首次选用了小说作阅读文本,可以浏览性浅读,也可以品味深读,四个小题中三个题涉及文章写法。三是探究与文本的结合更密切,由以前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泛语文化的探究改为以文本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为切入点的探究,使探究有了更具体实在的操作平台。
选用汪曾祺的《侯银匠》,让人想到2007年江西卷汪曾祺的《泰山很大》,连续选用同一作家的作品,可以想见命题者对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一种调整和价值取向。这里,既有对汪曾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语言风格和民族文化的赞赏,符合现代人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文化心态,也有对宏大而空泛的“大文化”、“大话语”等泛语文化和虚假审美情感的扬弃。汪曾祺的小说散文,在豁达、精致中渗透出人生况味,表达了对个性生存者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用个性文化的艺术神韵建构了他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在清淡委婉中显现出淳朴和谐的意趣,文风朴实,意蕴深远,率真、崇善、尚美,其性情和风格自是独特。
三、学会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2008年高考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是一个亮点。与江苏卷2006年《一幅烟雨牛鹭图》的“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倾向”相比较,今年的探究题不是从时代、社会、人生等常见的大角度切入,而是从人物安排这一小角度切入,探究作者以“侯银匠”为标题却用很多文字写他的女儿侯菊的独具匠心之处,涉及文本的中心思想、人物性格、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等,体现了考试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等探究要求,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构思、细节描写等探究作品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魅力,也可以对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等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评价。
江苏卷2007年《麦天》中“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样的题干表述,让去年的考生看不出这是一道探究题,因为考试说明中没有“探究能力”的表述,所以考生可能压根儿也没有“探究”这个概念,大多看作是一道对文本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题。由于思维的定势,在客观上造成了考生只是在原文中找现成的句子作答,而不是谈自己的理解。今年的江苏卷第15题,则明确要求考生“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使考生一下子想到是一道“探究”题,避免了不应有的失分。
今年的探究题也是一道有深度、有广度的题目。《新课程标准》中曾强调,“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对探究问题深度和广度的考查,客观上必然拉开得分的差距,这与考前预测的探究题难度和拉分度较大相一致,探究能力的考查将成为文本阅读鉴赏的重点和难点,要从不断提高考生的语文素养人手,扎实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个性化探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