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诗词写意“画”作文
作者:孟丽芬
当岁月染白了青春,当青春长出了思念,当思念化为无尽的江水,当江水洗尽了岁月的铅华,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珍藏呢?——只有母亲和她伟大的爱。
于是,千百年来,那首曲子被千百人千百次地传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第二,我们要有细腻、准确的景物描写,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小说、散文和记叙文中,景物描写都是不可缺少的。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和景物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反映主题服务的。因此,恰当的景物(环境)描写,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例如下面的学生习作:
今月曾经照古人
——读刘禹锡《石头城》有感
高低起伏的群山,怪石嶙峋,崖壁陡峭,阴森突兀。举目远眺,衰草漫山遍野,一股冷风迎面扑来。
西风惨淡,雄山再也没有往日的巍峨,然而山依旧是山,还在固执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封锁下记忆的豪华与现实的衰败。曾记否,彼时的你是何等高傲,蔑视群山,认为自己可凭主人之力雄霸天下,而如今,只剩下萧瑟的秋风裹挟着漫天枯黄的野草,苍茫的天际呜咽着哀鸣的雄鹰。
山依旧,往日的花城何在?置身于漫漫长夜和冷冷的秋霜中,我屏住呼吸,读你灵魂深处的幽怨。
巨大的城砖,规矩或不规矩地排列着,或挺立或坍塌。墙头衰草丛生,下面黄花遍地,少有人声。偶尔寒鸦数点,给人以无尽的凉意。
时至深秋,江南的绿色依旧,秋风袭来,却也寒意逼人。
南归的孤雁从头顶掠过,无助的轻云不知飘向何方。唯有这残破的墙城,还在留恋着昔日的繁华。
一座空城,满目衰草,一身秋意。
城下是凄凄长江,江水滚滚而东,拍击着城下的砖墙,努力想冲去今日的萧索。于是,它一浪高过一浪,“哗——哗——哗”地呜咽,似有无尽的忧伤。江水啊!你滚滚东流,何必潮打空城呢?你昔日的繁华何处?你往日的雄姿何往?你千年的心事何在?你苍老的生命何求?这里已无人回应,这里已人去城空,你又何必执著于此呢?
月上中天,冷月无声。曾几何时,月满江边;王公贵族,彻夜笙歌;秦淮河边,扰攘喧嚣。而如今,秦淮河水默默轻流,不再有无尽的灯火,不再有喧哗的歌咏,不再有灯红酒醉的欢声,不再有蛾眉翠袖的美色。繁荣富贵俱归乌有,只有无尽的月色伴着寂寞。
冷月残照,再无力将暗去的辉煌染色,于是,你投下清冷的光,在破败的城墙上印上参差斑驳的黑影,如你哭泣的泪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等待着这奢华后必然的没落。
黄花衰草,寂寞空城。
唯有这明月,见证了你昔日的繁华,见证了你今日的荒芜……难道只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能概括?难道只一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能包容?
仰首为春,俯首为秋。春秋代序,不曾磨灭历史的痕迹;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荒凉寂寞,还有几人愿为空城浅唱低吟?
于是,滔滔江水在诗人胸中奔涌,提笔道:“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记载下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况味。
时间和实践告诉我们,写作要打开思路,一定要大胆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由此我想到,作为一个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想象力也不可或缺。把合理的想象运用到你的作文中去,文章一定新颖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总之,读书是幸福的,写作也是幸福的,我们要做一个勤奋的实践者,把读到的古典诗词运用到写作中去,为我们的心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的作文别具一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