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文言文知识运用与训练

作者:佚名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召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还为西曹令史,迁为属。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于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峙。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①,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贡达②名士,成显于世,语在《常林传》。太祖嘉之,赐爵关内侯,更拜为真③。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建安十八年,州并属冀州,更拜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属冀州,总故部曲。又使于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太和二年,征拜大司农。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四年,薨,子施嗣。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日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还,自陈己罪,罪应受死。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识分,日:“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注]①稽颡,叩头,意为降服归顺;②贡达,推荐选拔;③拜为真,正式任命为并州刺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相扇动,往往棋峙
  B.勤劝农桑,令行禁止
  C.文帝践阼,复置并州
  D.政治常为天下最
  棋峙:相持不下
  禁止:有禁则止
  践阼:巡察各地
  政治:政事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梁习善治重义的一组是( )
  ①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
  ②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
  ③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
  ④又使于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
  ⑤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
  ⑥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习任并州刺史时,形势复杂而严峻,他采取一系列得力的措施,终于使匈奴归顺,豪强远遁,边境安定,百姓安宁。
  B.梁习历经太祖、文帝和明帝三代,为三朝元老,每个时期都受到丰厚的赏赐。去世后,儿子梁施继承了官爵。
  C.太祖认为梁习和王思都是军中的义士,而梁习的义表现在代人蒙冤而不申辩,王思的义表现在自陈己罪不让同僚蒙冤。
  D.两段选文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是表现了粱习品质的两个侧面,第一段主要表现他的善治,第二段主要表现他的重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识分,日:“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践阼:登上帝位)
  2.C(A连词,于是,连词,才B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和“为”组合,表示被动C均为目的连词,来D连词,和/语气词)
  3.D(④与治理无关,⑤表现梁习为官廉洁)
  4.A(“豪强远遁”有违文意,原文是说“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
  5.(1)以后单于归顺。西北没有担忧,(都)是梁习的功绩。(注意“虞”的翻译和判断句式)(2)梁习在并州二十多年,生活贫穷,没有当地值钱的东西,明帝对他感到惊异,赏赐很丰厚。(注意“居处”、“方面”的翻译和“异”的意动用法)(3)太祖感叹梁习不为自己申辩,王思知道自己的职分,说:“哪里想到我的军中有(这样)两位义士呢?”(注意“言”、“分”、“意”的翻译)
  参考译文
  梁习字子虞,是陈郡柘人,做过陈郡纲纪。太祖做司空的时候,征召梁习为漳县长官,先后做过乘氏、海西、下邳的县令,所到之处,有善于治理的名声。回京城后担任西曹令史,又调为西曹属。并州的土地新收回,梁习凭别部司马的身份领管并州刺史。当时处在高干动乱之后,匈奴人还在并州,气势骄横,州里的官吏和百姓很多人逃亡到匈奴的部落;豪强聚兵自保,成为祸害,相互对抗,往往相持不下。梁习上任以后,采取引导告谕等措施进行招纳,对那些豪门大族都能以礼相待,渐渐举荐,使他们到幕府里来;豪门大族已经处理完,于是依次调发各地强壮的男丁把他们作为自愿从军者:又因为大军出征,分别让他们来当勇士。官吏和士兵离开之后,逐渐迁移他们的家属,先后送到邺地的人达数万之众。对于那些不从命的人,调动军队去讨伐他们。斩首数以千计,投降的人数以万计。匈奴单于和各部落王降服归顺,他们的部下各事其业,都编入户籍之中。边境平定安静,百姓遍布原野,梁习努力鼓励他们从事农桑,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推荐选拔名士,让他们在社会上显示才能,言论记载在《常林传》。太祖表彰他,赐以关内侯的爵位,又被正式任命为并州刺史。并州的长老称颂他,认为从记事以来,刺史没有赶得上梁习的。建安十八年,并州归属冀州,梁习又被授予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领冀州,总揽旧部。又派人到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之用。梁习还上表请求设置屯田都尉二人,统领六百人,在沿途耕田种粮,来供人和牛的消费。以后单于归顺,西北没有担忧,都是梁习的功绩。文帝登上帝位,重新设置并州,梁习再做刺史,并被封为申门亭侯,封地百户:粱习在并州的政事治理是天下最好的。明帝太和二年,梁习又被拜为大司农。梁习在并州二十多年,生活贫穷,没有当地值钱的东西,明帝对他感到惊异,赏赐很丰厚。太和四年去世,儿子梁施继承官爵。
  当初,济阴王思与梁习都是西曹令史。王思因为值班之日禀事,违背太祖旨意。太祖大怒,吩咐传唤主事者,将处死刑。当时王思外出,梁习代为前去应对,已经被关押起来,王思于是急忙赶回,向太祖陈述自己的罪责,甘愿处死。太祖感叹梁习不为自己申辩,王思知道自己的职分,说:“哪里想到我的军中有这样两位义士呢?”后来他们两人同时被提拔为刺史,王思在豫州做刺史。王思也很能干,但是待人刻薄琐碎;后官至九卿,封列侯。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