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诗词句子一点通
作者:王来宁
诗歌当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既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必须对语言做出变形才行。实际上,也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只有了解了诗歌的语言特点,才能准确理解诗句,从而领略到诗词的意境,从中获得艺术享受,产生乐趣。
第一、要准确把握词义
中国古典诗词中,词义变化很大,那些在后来已经消失的意义会对我们在今天理解诗句造成障碍,而且很多词的意义又常常不止一项,往往一词多解。例如,“玄黄”一词。一般是天地的代称,有的却指丝帛,有的又作疾病解,需要将这两个字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界定它的含义。这种变化在诗词中尤其显著。杜甫《望岳》诗中的句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其中“昏晓”二字,有的注本以本义解之,曰“割昏晓,昏晓不同”。或者“此句言山南山北,在同一时间判若晨昏”。其实昏晓在这句诗中都是用其引申义,昏言其暗,晓言其明,意为泰山高大雄伟,山北一侧不见阳光显得昏暗,山南一侧阳光直射非常明亮。同时,“昏”字之昏暗、无光的意义,推演至政治、思想领域,就会引申出惑乱、昏聩等意义,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动昏王室”,以及《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中“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就是用此义。
又如长安原是西汉、唐的京城,可是在旧体诗中常把长安泛指京城,不论在哪个朝代。这还容易理解,有些诗把京城称“日边”、“日下”,就难懂了。又如酒,李白诗中叫“中圣”,杜甫诗中叫“竹叶”,李贺诗中叫“琥珀”。尤其是李贺,写诗好用代词,不直说物名,如剑日玉龙,天日苍圆,秋花曰冷红,春草曰寒绿。这种情况在其他诗人那里也是常见的,如皇甫冉《归渡洛水》“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以“澧浦”、“沧浪”泛指岸边和水。
对诗词中字义、词义的确认,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根据语境认真会意,并进行确认。
一个词语没有进入文本而独立存在时,可能是多义的,进入文本之后,由于语境的限制,就只能表现出众多意义中的一项,也就是说,它在具体语境中是单义的。例如“立”,有“站立”、“树立”、“设立”、“立刻”等义项,当进入具体作品时,它的意义又是确定的,单一的。例如杜甫《北征》中“猛虎立我前”、《绝句漫兴九首之五》中“杖藜徐步立芳洲”,其中“立”为“站立”意;《石笋行》中“立石为表今仍存”、《石犀行》中“刻石立作三犀牛”,其中“立”为“树立”意;《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中“诗清立意新”、《西阁二首》中“功名不早立”,“立”为“设立”、“建立”意;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立登要路津”中“立”则为“立刻”意。确定一个词在诗句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选择与确认。要使全句符合情理事理,同时也符合诗句在语法上的组合和语义上的搭配。
第二、要注意诗词中的省略
在诗或词的一句之中只有区区几个字,而且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就不得不力求简洁。凡是可以省去的字。尽量省去。
最常见的省略是姓名,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宵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的第一句中的“诸葛”是诸葛亮的简称:第五句中的“伊吕”是辅佐商汤王的伊尹与辅佐周武王的吕尚的简称;第六句中的“萧曹”是西汉初丞相萧何与曹参的简称。在诗词中往往把春秋时齐国的政治家、知心朋友管仲和鲍叔牙简称为管鲍,把汉朝的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简称为班马,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简称为扬马,在爱情故事中又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简称为司马文君。
诗句中常常省略介词、连词、动词、副词等。例如: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按常规语法应是“明月照于松间,清泉流于石上”。这里省略了个“于”字,并且把动词的“照”、“流”,和“松间”、“石上”换了个位置。在诗词中,常把“于、则、而、有”等字省略了。这种省略比较容易理解,某些省略了动词、谓语的句子就比较费琢磨。如杜甫《喜观即到》“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这两句的意思是“江阁久凭,嫌津柳之碍目;风帆渐近,数驿亭以慰心”。词的省略更是常见。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现将词中省略的词语用括号括起,表达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女主人)浓睡不消残酒。(早晨女主人)试问卷帘人(今天景色如何),(侍女)却道“海棠依旧”。(女主人纠正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中不完全的句子是经常能见到的。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几十字中要表现尺幅千里的画面,句子结构要压缩。一般是无谓语,或谓语不全。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有: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是说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引发了甜蜜的回忆。意思很清楚。
关于诗句中的省略,并不仅仅是一个语法成分的缺失,也可能是某一段情感逻辑的故意断开。李白《送友人》的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省略了起连接作用的比喻词,只要补上有关词语即可形成合理想象:漂浮不定的白云仿佛你漂泊不定的心绪;落日不忍沉没就像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又如杜甫的《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云鬟湿”是一句,“玉臂寒”也是一句,但“香雾”和“清辉”则不成句子,而关系是很清楚的。杜甫惦念妻子,想象她在富县(陕西)独自一人观看中秋明月,在乱离中惦念丈夫,深夜无眠,云鬟为露水所浸,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黄庭坚《寄黄几复》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
我们要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第三、要了解诗句中的倒错
古典诗词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把词的位置变动。突破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