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诗词句子一点通

作者:王来宁

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④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宫苑。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笔一句写抬头仰望天空,第二句写低头观溪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要点
  1.“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4.“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虽虚,仅能,最明时间;“绕”字虽实,却描绘了具体的形象。令人产生优美的联想。
  5.“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表达出了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6.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入仙境。
  7.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8.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9.“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