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激活原有知识 解析高考试题
作者:张红艳
我们在高中阶段学过古今中外的很多小说,已经积累了大量知识,在复习备考阶段,只需将原有知识激活,适当练习,即可应对高考。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因而它具有三大特征:完整而丰富的故事情节,多方面、细腻的人物刻画,具体细致的环境描绘。所以鉴赏小说应该从这三大特征入手。
一、 运用常用方法分析典型人物
“小说是靠形象说话的,形象是小说的魅力之源。”高中阶段在小说的人物长廊里我们认识了林冲、祥林嫂、阿Q、华老栓、陈奂生、翠翠、葛朗台、玛蒂尔德等具有不同性格特点的典型人物形象,回顾课文,在分析这些人物时,老师交给了我们不少方法。这些方法也是高考阅读的设题点。复习时只需将他们重新从记忆深处提取出来,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即可。
表现人物常用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以及通过别人的议论和态度来表现人物的侧面描写手法。比如,《祝福》中表现祥林嫂,初到鲁镇,“只是顺着眼”;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么精神了”;最后见到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运用肖像描写,三次刻画眼睛,来表现祥林嫂在不同阶段的性格特点,反映她深受封建礼教残害,一步步被吞噬掉的过程。再如《项链》中运用心理描写刻画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性格,《葛朗台》中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守财奴的特点。《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贾母也不放心地告诫黛玉,不要睬他。在贾宝玉出场之前,作者借别人的语言及态度从侧面对他极尽铺陈之能事,表现了他是一个与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的纨绔膏粱,为他的出场张本,从反面呈现出黛玉眼中的宝玉形象。
高考在设题时,往往让考生回答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等问题,考生解答时需要运用人物描写的知识,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药》中“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把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作者运用动作描写,用几个表现动作的词语,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凶残、贪婪、冷酷的刽子手形象。
二、 注意几种特殊的情节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一般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有的没有序幕、尾声。小说是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刻画典型人物、表现主题的。我们学过的作品中有几部小说的情节结构比较特殊,应引起特别重视。比如,《祝福》采用倒叙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将主人公的结局放在文章开头,然后运用插叙的方法追述主人公的经历,最后结尾再照应开头。这样的情节结构的作用在于,造成悬念,引起下文,突出中心,祥林嫂的死与人们的祝福形成对比,更能揭示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项链》的结尾很有特点,主人公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这样的结局,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照应伏笔,戛然而止,耐人寻味。《药》中的双线结构,以华家为明线、夏家为暗线,以人血馒头连接,更深刻地揭示出主题,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引起人疗救的注意”。
三、 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典型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祝福》中“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既交代人物出场的特定时间,又使全文笼罩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之中,连人物的命运都蒙上了一层灰暗色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大雪的描写,使大雪成为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特定鲜明的背景,烘托了人物感情,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所以,自然环境类试题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回答:首先是内涵,先答出语表义(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特点等),有时还需要答出语里义或象征义,然后答作用(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等)。有时自然环境还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解答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题。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柳妈的地狱思想、鲁镇上人们的冷漠和麻木,冷漠的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有直接的关系。社会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各色人物都受这个大舞台的限制,在舞台上演绎出悲欢离合的故事。
在分析社会环境时要特别注意文后注释,注释里往往介绍小说的写作时间、成书背景、作家信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思想倾向,这些都是我们解读文章的有效信息。
[强化训练]
爱流汐涨
许地山
月儿的步履已踏过嵇家的东墙了。孩子在院子里已等了许久,一看见上半弧的光射过墙头,便忙忙跑到屋里叫到:“爹爹,月儿上来了,出来给我燃香吧。”
屋里坐着一个中年的男子,他的心负了无量的愁闷。外面的月亮虽然还像去年那么圆满,那么光明,可是他对于月亮的情绪就大不如去年了。当孩子进来叫他的时候,他就起来,勉强回答说:“宝璜,今晚上不必拜月,我们到院里对着月光吃些果品,回头再出去看看别人的热闹。”
孩子一听见要出去看热闹,更喜得不得了。他说:“为什么今晚上不拈香呢?记得从前是妈妈点给我的。”
父亲没有回答他。但孩子的话很多,问得父亲越发伤心了。他对着孩子不甚说话。只有向月不歇的叹息。
“爸爸今晚上不舒服么?为何气喘得那么厉害?”
父亲说:“是,我今晚上病了。你不是要出去看热闹么?可以教素云姐带你去,我不能去了。”
素云是一个年长的丫头。主人的心思、性情,她本十分明白,所以家里无论大小事几乎是她一人主持。她带宝璜出门,到河边看看船上和岸上各样的灯色,便中就告诉孩子说:“你爹爹今晚不舒服了,我们得早一点回去才是。”
孩子说:“爹爹白天还好好的,为何晚上就害起病来?”
“唉,你不记得后天是妈妈的百日吗?”
“什么是妈妈的百日?”
“妈妈死掉,到后天是一百天的工夫。”
孩子实在不能理会那“一百日”的深层意思。素云只得说:“夜深了,咱们回家去吧。”
素云和孩子回来的时候,父亲已经躺在床上,见他们回来,就说:“你们回来了。”她跑到床前回答说:“二爷,我们回来了,晚上大哥儿可以和我同睡,我招呼他,好不好?”
父亲说:“不必,你还是睡你的罢。你把他安置好,就可以去歇息,这里没有什么事。”
这个七岁的孩子就睡在离父亲不远的一张小床上。外头的鼓乐声和树梢的月影,把孩子纠缠得不能睡觉。在睡觉的时候,父亲本有命令,不许说话,所以孩子只得默听着,不敢发出什么声音。
乐声远了,在近处的杂响中,最刺激孩子的,就是从父亲那里发出来的啜泣声。在孩子的思想里,大人是不会哭的,所以他很诧异地问:“爹爹,你怕黑么?大猫要来咬你么?你哭什么?”他说着就要起来,因为他也怕大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