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9期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张瑾琳 裴春雪




  2003年高考在非常时期与我们见面了,我们希望能通过对这套试题的分析使正在读高中的同学得到一些启示,帮助大家学好语文。
  第一大题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查,旨在养成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侧重语文基础知识,总体来说比较简单,包括辨别字音、辨识字形(错别字)、词语选用、成语使用、辨析语病、语意明确六个小题。其中1—5小题与2002年基本一致,减掉了去年的第3小题(解释词语题),新增了一个有关句子的题目(第6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语言明确与否的能力,实际是往年“歧义句”命题方式的变形,只是以“新闻标题”的特定形式出现,使歧义句的辨别更具有针对性。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答案是B,B中加点字读音都为lì A中盥(guàn)洗,其余为huàn;C中“雄关险隘”中的“隘”读音为“ài”,其余为“yì”;D中谄(chǎn)媚,其余都为“x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部署 备受青昧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产难副
  答案是A。B中“伶牙利齿”应为“伶牙俐齿”,C中“冒天下之大不违”应为“冒天下之大不韪”,D中“通碟”应为“通牒”。
  通过这两道试题,我们可以看到,题目中所选词语都是大家熟悉的,考生可能感到生僻的豢养、盥洗、霰弹也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3题中的“莅临”“亲临”“规划”“计划”“不是/而是”“不仅是/而且是”,4题中的“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也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5题BCD项则分别出现了成分赘余、成分残缺、表意不明的常见典型语病。6题的的歧义是稍加思考就能发现的。
  所以,这部分知识从程度上说,不准;但正是大家所说的语文学习当中比较琐碎零散的知识,所以功夫要下在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养成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第二大题是阅读考查,旨在培养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命题形式沿用了客观选择。2002年考的是《沙尘暴》,今年考科技文阅读则是《温室效应》。难度大约与去年一致,只要考生注意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比较信息、合理推断,就可以得分。
  语文教学一向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考命题历来不回避社会热点,科技文阅读由去年的“沙尘暴”到今年的“地球大气变暖”正是体现了普遍的公众意识。所以我们要培养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其中介绍的有关知识是新鲜的,但这些自然现象又不是陌生的,近年媒体出现的频率极高,有些同学还亲身经历,这就揭掉了高科技说明文的面纱,缩小了题目与考生的距离感。这是否预示着今后科技文的选文方向一贴近现实生活的科技文?
  第三大题是文言文阅读考查,命题形式沿用了客观选择。试题中明显减少了字词的考查,而增加了对文段整体理解的考查;文字上没有设立太多时障碍,而且依然是课内外相结合,考生一般比较容易得分。
  2003年的文言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分别出自《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打破了从一部作品选材的格局,增加了材料的厚度,也为命题提供了新角度。文言文阅读第15题(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这在往年是没有的。这种命题本质上是将文言阅读由知识层面提升到了思维层面。
  今年材料的另一个特点是,突破了近年来以忠臣、猛将、孝子为人物形象的选材范围,改用以裴矩这样一个先佞后忠的人物为叙事评论的中心,无疑丰富了学生认知历史、认知社会、认知人生的角度。
  这些变化,不是师出无名的,2003年的《考试说明》在古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中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后就增加了“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几个字。阅读文言文,词语、句式是基础,没有坚实的文言知识,理解就无法进行;而停留在词语理解、翻译文句的基础上,文言学习就只是浅尝。我国文章学一向注重“文以载道”,以文言文的阅读,我们应该做到,文言知识与认知思维并重,汲取文言文中的思想精髓。
  第四大题,仍然属于古代诗文的考查。
  16题的句子翻译一方面要求考生注意字字落实、尽量直译,另一方面要考生要针对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处理古代语言现象,才可以得到这部分的分值。例如:“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的翻译,“廷”“折”二字均为名词作动词,如果不能活学活用,这道题就做不出来。
  诗词鉴赏今年考的是王维的《过香积寺》,要求考生找出这首五言律诗的第三联的诗眼,这是首课外诗,但是只要学生平时注意对诗词的积累,答起来也不会难。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道题第一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知识的积累一你得知道什么是诗眼;第二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你得将诗眼的知识运用到这首诗中,认定诗眼;第三考查你的分析能力,而要分析这首诗,又离不开对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一王维的思想和诗风的总体把握。
  第三联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
  默写题目更是非积累不能解决,这也是语文学习与其他科目不同的地方——一定的死记硬背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文化积累与灵活运用相结合,牢记熟能生巧的古训,力求厚积薄发,是又个启示。
  第五大题,属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
  2003年文学阅读给的材料是柯灵的散文《乡土情结》,除了对考生整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外,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国家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的设置突出了对写作技法的鉴赏,对写作技法的鉴赏22题也有涉及。这与往年相比,对写作技法的鉴赏有所增加,我们是否应该由经切实提高文学写作技法的鉴赏能力?
  第六大题,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其中的25题“仿写句子”(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一切过去那种“照猫画虎”式的机械摹写,提供了全新的立意和语境。充分体现了对语文学科文学性、人文性、工具性的要求,具有“新、活、实”的特点,确是语句仿写的佳题。从“(公园里)禁止攀析花木,不许乱扔垃圾”的命令式提示语到“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的具有亲和力的劝说,展示了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