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期


模拟试题(六)

作者:王艾华




  (就“入迷”而论,)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的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
  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吉诃德先生为天下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戏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
  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的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后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使存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
  ’
  12.对本文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据说”与“居然”呼应,有否定意味。
  B.第6段开头:“就‘入迷’而论”这个短语,限定了话题的范围,使论证无懈可击。
  C.第7段“就是走人作品中”是说在欣赏文艺时要感情投入,否则就谈不上真正的入迷。
  D.第8段“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要人物。
  13.为什么说乡间伧夫的入迷程度远在吉诃德之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那个乡间伧夫只是一时糊涂,根本就没有入迷。
  B.因为那个乡间伧夫从来就没有深入到作品的境界里。
  C.因为吉诃德欣赏作品完全投入,物我两忘,执着有加。
  D.因为吉诃德在欣赏作品时不仅能人迷,而且能模仿艺术情节。
  1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说“有多种多样的入迷”,从文中所举例子看,这“多种多样”侧指形式的种类多种多样。
  B‘作者对吉诃德的入迷主要是持赞扬态度的,虽然也有委婉的批评,但 这种批评并不妨碍作者的论证,反而使论证更严密。
  C.香菱学诗,弄得茶饭无心,而且梦里也做诗,这虽然可以说是入迷,但并不是作者要提倡的入迷。
  D.“真正含有严肃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这话是说“此等人”不配欣赏这样的艺术。
  15.下列对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迷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欣赏文艺,而且能帮助艺术家更好地创作艺术。
  B.正确的入迷是深入到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中,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C.本文着重批评了不能正确入迷和不入迷两类情况,其中,不能正确入迷又分两种类型。
  D.吉诃德最后把老命赔上,作者说他“结果是悲剧”,这完全指出了他入迷是何等地迂腐与可笑,实在不值得仿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云冈一片云
  及巨涛
  
  初来时,看云冈也就是一道冈。临别时,方知(云冈是一片云)……
  沿冈脚儿自东而西,我们踏响八月鎏金的正午,去窥探四十五座洞窟,拜望五万一千尊佛神。心知那冈岭委实厚重,便着意悠悠忽忽地,如一片流云飘然过冈。所聿同行者都是遗弃了“使命感”的玩家,是约好不谈艺术不扯学问的,于是大甩手玩开去,佯作闲云野鹤状,也得清趣。
  游路尽头处,回首再阅云冈,顿觉所谓得清趣者恰属自鸣清高。越经佛祖的超然、菩萨的恬静、飞天的飘逸,短短的二三里路,已使我们的步履这样浊重。云冈本是一片神佛之林,浏览顾盼中的,都是你无从躲避的性灵之树,云冈本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天国大文章,说出道来的,却只是人间凡情。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无从潇洒哦。你可以不信佛,也可以无视天国神界的诸般景致;但你又怎能同时离尘于人间且超脱于凡情呢?是的,(你不是一片云,你浊重得飞不过云冈。)
  云冈是没有香火之盛的。不知是香客们敬不过来,还是佛众们不喜香火。同行的玩家们总算玩出点意思来,说那裟衣博带的佛祖少有威灵,衣裙轻盈的菩萨实可亲近,持乐奔舞的飞天又类我辈,“人无敬畏之心,焉生礼佛之举?”是的,云冈的佛众们从不给你些许的精神压迫,也不诱你生涅婴羽化之绮念,而只是让你尽可能地贴近它,以便说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私房话儿。善善恶恶,是是非非;一缕灵智,一派天籁。随即,风一样逝去。这时,你才发现自己身形已轻捷了许多。遍访名山大寺以至乡野小庙,你何曾找到过这样的感觉?
  我说,所谓敬畏之心,礼佛之举,都源自人心的脆弱处,而非佛性如此。云冈的佛众们拒收香火钱,云冈的佛众们栉风沐雨而不塑金身,那正是佛心的自在之处,是一种纯正人格的必然遭际。玩家们笑我违约。我说善哉善哉,出家人不打诳语。于是一片默默。
  于是一步一步地折返,细细品味云冈的蕴涵:佛传,本生,因缘;石窟,拱壁,莲台;殿宇,楼阁,塔柱……一千五百多年了,一切都在时光的剥蚀个斑驳漫漶,所留下的,或许只是恒久的佛心。踱来荡去间,趋退俯仰时,总见云冈的佛儿在平视着你。但这并不表示一种平等,而是在询问你有没有平视佛的勇气。你平视了吗?你躲闪了吗?你汗颜了吗?你惊恐了吗?总之你听到了心跳,是你的,也是佛的。佛心无非是人格的升华。
  我由此想起,在云冈,在古国中华,佛的被废毁,往往与社会人格的沉沦连结在一起。这似乎说明了点什么。我想,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或人,当会微笑着面对佛的平视——为它的无嗔无怨,为我的无愧无悔。但要反过来说呢?
  (我不愿说,只愿为云冈也为我们作最好的祈福。)
  临别云冈时,看同行的玩家们也都有了心事,沉沉郁郁地,坐化成遍布佛众的云冈。再看云冈,又恍若一片悠悠的云,飘越灵台,飘向天心。
  16.(1)第三段末“你不是一片云,你浊重得飞不过云冈”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2)第四段末“你何曾找到过这样的感觉?”中“感觉”一词的具体内容是

[1] [3]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