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作者:田贺书




  (选自《知识窗》)
  11.树木不能无限长高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植物根部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到植物顶部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树木将水分从根部运至树顶的叶子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第②自然段两个画线句子中的数字为例,说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题。(11分)
  “有畏者”快活
  王晓河
  ①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曾经问手下的大臣们:“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不一。朱元璋感觉索然无味,面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刚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人愕然。朱元璋却大悦,连夸其见解“甚独”。
  ②法度,大者法律制度,小者行事规则,广者自然法则,对此有所畏惧,是必须的。孔子说过“不逾矩”。清代学者纪晓岚说得更明白:做人要记住一个“怕”字。
  ③古语说:“畏者福,妄者祸。”居安思危得安,居荣思辱获荣。大凡世人,只要热爱生命和事业,不想失败,不想早死,就得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有所惧,有所怕。唯其如此,才有成功,才有快活。
  ④有所怕,工作上才不敢马虎懈怠,而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战国时的孙叔敖,刚当上楚国令尹,众人来贺,却有一老人服孝而至。他不以为侮,诚心求教。老人告诫说:“位已高而意益下,官已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三句话贯穿一个“怕”字,孙叔敖心悦诚服,奉为座右铭。几年下来,政绩卓然,他本人也因之流芳后世。
  ⑤有所怕,作风上才不敢恣意妄为,而是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约束自己。清代咸宁知县叶存仁为官清正,甘于清贫,在任三十载,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离任之际,直到明月高悬之时,僚属们才驾着一叶扁舟,前来送行。原来,僚属们早准备好了礼物,为避人耳目,才有此举。见此情景,叶存仁即席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半夜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把属下送的礼物全部退回。
  ⑥有所怕,生活上才有不敢为,不能为,自律严格。鲁国的宰相公孙仪爱吃鱼,好多人争着买鱼送给他,可他嗜而不受。他说:“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既受鱼,心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虽嗜鱼其谁给之?”公孙仪虽嗜不受,是因为他知道,吃人家的嘴软,贪赃枉法可能丢官,连自己买鱼吃的机会都没了。虽然境界不是很高,但道理却很管用;胆大妄为之人,身败名裂者居多。
  ⑦“恐惧是理智的开端。”有了怕,才不至于见利忘义,利令智昏,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农夫耕田,发现了一块无价玉石,便把它拿来献给宰相。宰相看到玉石后,对农夫说:这块玉石是你仅有的宝,你应该留着;“不取非分之物”是我仅有的宝,也请你让我好好保留。古人说:“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都是因为心中有“怕”。说什么“身不由己”,在我看来分明是心怀叵测;说什么“心态失衡”,在我看来分明是贪得无厌;说什么“一时糊涂”,在我看来这些不“怕”之人,分明是知法犯法,以身试法,挑战法律,自然,其下场也不言自明。
  ⑧守法天天乐,欺天日日忧。无私无我者无畏,是为堂正;无知无识者无畏,是为懵懂;无法无天者无畏,是为无德无耻。人生有勇有畏,方显英雄本色。周总理说过“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温总理也说过“居安思危”,都蕴含“畏”意。在某种意义上说,有畏才有责任心,有畏才有原则性,有畏才有好人品,有畏才有一生的快乐。
  (摘自2007年6月1日《河北日报》,有改动)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选文第⑥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公孙仪拒绝别人送鱼的行为“境界不是很高”?(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3题。(16分)
  记住倒淌河
  肖重声
  ①看不见树木掩映,看不见河水涌流。在这卷硕大无朋的“氆氇”之上,只有一片片低矮的野草,泛出一重重淡淡的新绿。刚刚下过几场小雨,草丛中那一摊摊散漫的水洼,闪烁出一团团铮亮的白光……
  ②正在贪婪地倚窗凝望,疾驰的汽车却戛然而止。青海主人跳下来,朝平展展的草地一指,高声吆喝:“看啊,这就是倒淌河!”心中提着一串问号,我这远来的客人不禁茫然。一双探照灯来来回回扫描着,终于发现草地中原来那些闪烁明灭的白光,不知不觉已经神奇地被拉长了,丝丝缕缕,交错扭结,联缀成一条轻盈透明的绢带,曲曲折折地向西飘绕而去。“噢,这不就是一条小河吗?”像发现了草原隐藏着的一个秘密,我又惊又喜,扑里扑腾奔进草地,欣赏着这条似有似无的小河。记得一部电视片中曾说,这条小河看来看去,总是给人一种向着高处缓缓流去的感觉,所以就叫倒淌河。可惜凭我的凡胎肉眼,凝视良久,眼前都不曾出现那种美丽而迷离的梦幻。她压根儿就没有明显的河岸,平坦的草地就是散乱的河床。那清亮温柔的河水,其实是一株株野草摇落的露滴水珠,聚集交汇,悄无声息地轻轻滑行。既没有涌波逐浪的气势,也没有潺潺淙淙的声响,仿佛草原默默吟咏着一首诗,即使双耳贴紧草根,未必就能捕捉到那幽婉隐秘的意蕴。
  

[1] [3]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