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议论文的命题角度和解读方法

作者:朱正连




  初中阶段,虽然议论文在课文中的比重不大,但是,作为中考考查的重要文体之一,我们必须掌握与议论文相关的知识及其解读方法,才能应对考试。
  
  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对议论文的一般知识,考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应该有了基本的了解。这里只对一些重要的方面给同学们提个醒。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问题的看法、见解或主张,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文章中,由于所论述的问题涉及面多,作者会从几个方面对论点进行论述,那么这几个方面就有了各自的论证中心,相对于全文的论点而言,它们是分论点。所以,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说。
  二、论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看法的理由和依据。论据分为两类:事实论据和事理(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据,要求有代表性,典型。事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论述、名人名言、警句格言、含有哲理性的成语诗句、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要求是公认的。论据不能自己编造,任意想象。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论据的特点是要能够证明论点的正确,不能证明,再好的论据也是不能用的。
  三、论证方法
  用论据证明论点要讲究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四、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分两类:立论和驳论。立论是作者针对某个论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用论据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的一种论证方式;驳论是作者针对某个错误的看法(敌论点)进行批驳,在批驳中确立自己观点的一种论证方式。
  批驳错误论点一般有三种方法:直接批驳论点;批驳错误论点的论据;批驳错误论点的论证方法,即指出敌论点和论据之间不能构成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这样的驳论文极少,同学们没有学过。不管哪种批驳方法,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批驳敌论点。
  五、结构
  一篇议论文常由三个部分组成: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作者的观点常在“引论”部分提出。“本论”部分通过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这部分又视论点或论证的需要而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并列结构,从几个平行的角度对论点加以论证;递进结构,围绕论点层层深入加以分析论证,常以设问句来开启下文的论述,这种结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论证严密;总分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以及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分别加以论证。
  六、语言
  和其他文体一样,议论文的语言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严密性。议论文重在议理,作者分析论证、推理阐述的过程是其逻辑思维的展示过程。这一过程必须通过严密的语言来体现。语言不严密,论证中漏洞百出,何以能阐明观点,做到以理服人呢?
  概括性。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无须铺陈描写,尤其在举例论证时,对事例不必介绍来龙去脉,只要概括地点到、能证明观点即可。
  生动性。议论文也不是空洞地说教,为了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作者常用生动的语言来论述。语言的生动性表现在修辞的运用上。
  
  议论文的题型特点和解答方法
  
  一、论点考题
  1.直接提问
  这种题有主客观两种形式:某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对某文章论点判断(概括)正确的一项。第一种题型居多。
  这种题型通过直接提问,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论点,作出正确的回答。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这种题目能力层级不高,也不太难回答(个别文章论点可能不易看出),命题者考查的就是考生对论点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在两个方面体现:
  一是通过阅读概括论点。因为有些议论文的论点作者没有明确提出,或者考试的选文是节选的,但文章的中心却是明确的,这就要看考生能否通过阅读、理解,把论点概括出来。
  二是到文章什么地方去找论点。不少作者爱把自己的观点用作文章的标题,既提纲挈领,又非常醒目,所以找论点先看标题。标题不是,那就要通过文章的结构来寻找了。
  一般的议论文,论点常在开头提出来,这是由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决定的,所以考生回答论点题,首先到开头的语段里去分析寻找,就是标题是论点的,开头语段必定还要再次提出来;有些文章作者在开头仅是引出一个话题,接着就顺着话题分析论述,直到文章最后才水到渠成地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这时候论点和结论往往是一体的,所以考生在开头语段没找到论点的话,就应该到文章最后的语段去找;有些作者喜欢引用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例子作为开头,然后对例子进行一番分析论述,并把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之后再分析论证,所以也可以在文章中间语段里找论点。
  其实,论点考题就是考查考生的这种能力,有些地方已经把这种能力放在论点考题里一并考查了。比如2004年山西临汾市《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一文第12题: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要回答这道题,考生完全可以用上述方法中的某一点来作为答案。
  2.间接提问
  这种提问不是直接问论点是什么,而是问文中的某个论据证明了什么观点。比如2004年广东省选文《为你自己高兴》第12题:……举作家朋友和海明威、川端康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观点?
  这种题目已不是一般的论点考题了,而是考查考生研读文章的能力。作者在具体的分析论证过程中,常常会针对具体的问题发表看法,这种看法往往不像中心论点那样醒目,不仔细阅读不易看出。答题的要点是:在文中找到题目中引用的论据,然后注意该论据的前后有关语句或段落,答案必在其中。
  这种题型也可以看成是论据题。
  二、论据考题
  以往考论据更多地是通过考论证方法来体现的,因为用了什么论据,就是用了与之相应的论证方法,文章用某个事实论据,就是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而近年来各地对论据的考查明显多了。
  比如2004年安徽《我寻求挫败》第13题:本文标题是“我寻求挫败”,但③~⑥段举了别人的例子,这是否有必要?请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
  又如2004年哈尔滨《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第28题:结合实际,试举一例来谈谈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这是论据题中的两种形式。
  前一种题型实际上考查的是考生对论据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论据的能力。论据要典型,要有代表性。除此之外,还得看具体的运用中,论据是否能证明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能证明,还要看用多少论据恰当,太多了也不行,那是堆砌论据,有重复之嫌。一般在运用中,就事实论据而言,可从正反、古今中外等不同角度各举一例,这样可使论点获得多方面的支撑,也更有说服力。只要有了对论据的基本认识,这类题目就好回答了。
  后一种题型比较常见,侧重考查考生对论据的运用能力。这种题目的特点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个观点举论据证明,更多的是要求举事实论据。这类题目看起来不难,实际上要求很高。
  首先,所举的事实必须典型,即应是人们熟悉的人和事。人们不知道,就失去了事实的可信度,这样也是不得分的。
  其次,所举的事实和所要证明的观点之间必须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要能证明观点。比如《论只“看”不“读”》中有一道题:“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请为此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少同学举“毛泽东读书时喜欢在书中做批注”做论据。这是个不恰当的论据,容易产生歧义。不说明做批注正是咀嚼思考“所得”的话,这个例子还能表明“做批注”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那就和题目要求相去太远了。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