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一)~(十)套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作者:佚名




  三、14.此题考查把握议论文论点的能力。答这种题,要总揽全文,看全文各部分围绕什么问题去论述,然后看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总的观点是什么,再作答。文中(或文题)有明确全面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就可以用这个句子,没有,就自己概括。答案为:我们需要一种务实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15.此题考查理解、分析、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渗透了对论证方式的考查。答题时,要看是否从不同角度,是否从不同层次,是否一正一反等方面论证论点,看符合哪种情况,就从哪个角度分析作答。答案为:第一个事例是从反面论证论点,第二个事例是从正面论证论点。(2分。意思对即可)16.此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答这个题,首先要找到相关内容(第②③段),对其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用概括的语言答出。答案为:创维招不到北大MBA的根本原因是,北大MBA不愿从基层干起。麦当劳总裁问年轻企业家那个问题的原因是,看这个企业家愿不愿意从基层干起。(答对一问得1分,答对两问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7.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答这种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仔细品味其中暗含的意思。答案为:一开始工作就搞策划、管理,如果失败了,对个人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很坏的影响,对企业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2分。意思对即可)18.此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答这个题,要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中筛选出相同的事例,运用给出的句子形式作答。示例:卓别林是从跑龙套开始。(2分)19.此题考查理解内容、语言积累以及仿写能力。答题时,要从例句出发,在积累的名句中找出与之相同的句子,按其形式仿写。示例:请记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涓涓细流,谁又能说这滔滔江河不是脑中幻景呢?(3分)
  四、20.①qiǎng ②jīng(1分。有错即不得分)21.绞尽脑汁翻来覆去(写对一个成语得1分,共2分。有错即不得分)22.此题考查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这个题,要从修辞方法及其效果上着手作答。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地写出了弗洛斯特女士眼光的锐利。(答出修辞方法1分,答出修辞效果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23.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也暗含着对文学伏笔照应等表达技巧的考查。做这个题,要紧紧抓住题干“没有真正体罚”,到前文中去找暗示这个意思的所有句子,依序准确写出即可。答案为:(1)她吩咐我们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2)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每句1分,共2分。有错即不得分)24.此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能力。答好这个题,要深刻理解弗洛斯特女士对学生的爱和她独特的教育方法。答案为:弗洛斯特女士并未真正体罚“我们”,“我们”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对“我们”的爱,感受到了她高超的教育艺术。(2分。意思对即可)25.此题是一道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及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描写能力)的开放性试题。做这个题,要抓住文中“30多年”、“全镇老少的严师”、“弗洛斯特女士的崇拜者”等词句进行描写,写出她的年龄、性格、思想。(描写出年纪大1分,严肃1分,爱学生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共4分)26.此题是考查对文学形象、作品内容评价鉴赏能力的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对弗洛斯特女士热爱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当学生犯错误时又不体罚持赞同的态度;也可以对弗洛斯特女士“体罚”“我”与伊丽莎白,实际是不诚实(甚至是欺骗)的表现持否定的态度,语言通顺即可。(3分)
  第三部分(27题,50分)
  27.作文(50分)
  这个作文为材料作文。写前应首先阅读作文要求,明确作文的规定性。然后仔细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此材料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1)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注意节约;(2)水是最宝贵的资源,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它;(3)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个科学规划;(4)养成良好的习惯很有必要;(5)凡事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再从自己头脑中提取与这些观点有联系的材料,找一个材料比较多的来确定写作方向。最后依据选取的观点和材料拟一个比较醒目的题目(如:《贫要节约富亦然》《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财富》《科学性——生活不可少》《水是最靓丽的风景》《小事不小》),选择适合自己且自己擅长的文体,就可以构思写作了。
  说明:由于篇幅所限,下面几套题的答案就不详细给出了,请参照前面的答案及评分标准。
  
  模拟试题(四)
  
  第一部分(1~2题,12分)
  1.①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③风正一帆悬 ④采菊东篱下 2.①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④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
  第二部分(3~23题,58分)
  一、3.①喂养 ②等同 ③驱使 4.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5.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平庸浅薄 6.食马者不知马 7.本文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二、8.介绍两种永生的细胞。或说明两种细胞可以“永生”。 9.因为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10.作比较 举例子11.因为作者对于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12.略
  三、13.“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意义空前。14.(1)它是中国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足、幸福,生产力进一步发达,中国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标志。(2)它是中国完全有对世界担负责任的强大实力,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标志。15.拉近与领先者的距离并最终超越;追赶和超越历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6.八国联军掠夺北京,甲午战争割地赔款,南京大屠杀等。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四、17.略18.发生:我出于跟孩子逗着玩的心理踩住竹篾,划伤了孩子的手后十分惊慌后悔。发展:老婆婆认为我不是故意的,我怕遭责难,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内心很不安。结局:我始终没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心灵上留下了永久的愧疚。19.事件起因,为下文做铺垫。20.对我的信任,宽慰;老人善良慈爱的性格和宽广大度的胸怀。21.后悔、自责。22.“无论何时何地……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23.竹篾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展现文章主题。道理: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只是后悔和自责是没有用的,要敢于面对、敢于承认、彻底改正。否则,将会遗憾终生。
  第三部分(24题,50分)
  24.略
  
  模拟试题(五)
  
  第一部分(1~2题,12分)
  1.①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无限山河泪③斜晖脉脉水悠悠④江春入旧年2.①略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④略
  第二部分(3~28题,58分)
  一、3.①土地方圆②当面指责 4.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5.邹忌将生活当中“比美”这一现象与齐威王治理国家进行类比,既生动又委婉,易于为人接受。6.二者并不矛盾。“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在说明忠言的作用,提示人们要善于听取批评;而邹忌的做法提示我们大多数情况下,要讲究劝诫的方式。既然目的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接受,那么为什么不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呢?(答案不必求统一,言之成理即可)7.如:齐威王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气魄等。
  

[1] [2] [4] [5] [6]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