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千寻 > 七品芝麻官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一


  “聘最好的师傅,让他们把全副心力放在读书上头,待他们长大后,各个都会参加科考入朝为官,相信娘一句,他们都是知恩报恩的好孩子,你如此对待他们,他们自会心心念念你的恩情,竭尽心力替你争个诰封。”

  想起死前帼容说的话,关关心里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群孩子。

  “四个都会入朝为官?”王氏不信,整个家族里没有人是官身,唯一有的那个,又让老爷给逐出族谱。

  “是啊,你公公做生意没有姑爷的好本事,可他帮助过的人多了,那些善报没应在他身上,自然要应到子孙头上。

  “至于那些姨娘通房,你也别让她们在跟前伺候,免得看着堵心,就当她们是圈在后院的母鸡,给她们吃好住好用好,让她们卯起劲来用力下蛋,至于你,花点心思、好好孵蛋,定会给你孵出一窝凤凰来。”

  关关的说词逗乐了王氏,三十岁的妇人了,还靠在她这“母亲”身上撒娇,天下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呐。

  “月儿,你想办法插手生意,珊瑚是个可靠的,你让她帮你照料孩子,每天记得拨点时间同孩子亲近,让他们心里只认你、不认后院那票亲娘。”关关苦口婆心,就怕王氏三分热度,耐不下心来待孩子好。

  “娘,珊瑚可靠,翠芳不可靠吗?她可是你亲手挑出来的人。”

  “这孩子的缘法不在这里,你强留下她,虽能得她一把助力,可阻断她的福分却会伤了你二十年寿命,得不偿失呐,放她出去吧,日后有缘分的话,你们自会再见。”

  这些话纯粹胡诌,目的是让王氏下定决心送走自己,她不知道成功率有多高,不能不替自己赌一把。

  接下来,“母亲”抓紧时间、教导王氏不少事,教她怎么将姨娘和孩子隔开,怎样拢络丈夫,如何利用正室身分,让管事服从自己……

  她一点一点教,王氏学得很认真,过去听不进耳里的话,如今恍然大悟,她这才明白,母亲说的全是为自己好,人都是要吃过苦头,方知长辈不是叨念而是不放心。

  赖在母亲怀里,王氏叨叨絮絮地说着话,有些话,关关能接上,有些话她接不着,她尽其可能地耐心回答,直到王氏问,“娘,您记不记小时候我摔跤那回事?”

  额头几道黑线,王氏的母亲也许会记得,但关关怎么可能记得?

  于是,她闭上眼睛睡着了……待睡醒后,老夫人的灵魂已经回归地府……

  第二章 预言应验

  母亲的话一一灵验。

  王氏把庶子帼晟、帼容记到名下,并安排好嬷嬷婢女,将孩子给带到行云楼里养着。

  儿子被抱走后,张姨娘、李姨娘哭闹不休,几度到王氏跟前生事,扰得宋老爷心生厌烦。

  相对于她们的闹腾,王氏对记名的让步以及后来表现出的种种理智大方,让宋老爷看在眼里,感念在心底。

  帼晟的落水事件尚未查出原由,他怎敢让姨娘们继续养着儿子,宋怀恩本就不是糊涂人,否则怎能将生意经营得火红?因而他对她们撒泼哭闹视而不见。

  她们闹得凶了,宋怀恩还会撂下狠话道:“家宅不宁,如何兴旺?再闹,就让夫人把你们给打发出去。”

  老爷这话,让两人顿时安静下来。

  当姨娘的就是没保障,除非动心忍性,努力生产,盼望儿子有成,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可现在王氏连这点盼头都夺了去,这教人情何以堪?

  因此她们害怕孩子与自己生分了,一天往行云楼请安三趟,只差没搬到王氏跟前吃饭睡觉,王氏看这情形也不发话,只是莞尔一笑,不过是对付两个姨娘,何况她有母亲教的招数呢。

  这天,王氏正与老爷在屋子里说话。

  “那李家闺女我是见过的,敦厚温良,模样好,又是个知书达礼的,可惜父母双亡,又摊上那对兄嫂,竟想把她给卖到青楼妓户……”王氏叹息后,软声说道:“老爷,我知道你心有遗憾,要不是公公担不起家业,需要你出手相帮,以你的才学涵养,定能走上仕途,光耀咱们宋家门楣。

  “如今老爷的生意越做越好,日后家业定能翻过数倍,可惜膝下只有两个儿子,要是能多生几个好好教导,有的考科举、有的承担家业,兄弟们分工合作,岂不更好?

  “老爷要是不反对的话,我想把李家闺女迎进门,一来,就当做功德,李家闺女能当妾室总比成日送往迎来好,区区几十两银子,咱们家不是出不起。

  “二来,李家祖上还有人考上举子的呢,我想,从李姑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定也会比旁的更聪明几分,不知老爷意下如何?”

  那李家闺女宋怀恩是见过的,那模样我见犹怜,香喷喷的嫩肉摆在嘴边,他怎么可能摇头拒绝?后院的姨娘通房一、二十个,却没有任何一个……别说出身名门,就是识字念诗都不能,而李姑娘听说学过书画,有一手好丹青。

  至于科举,本就是宋怀恩的心头痛,他为什么会听从母亲的话,那样痛恨庶弟和方姨娘?

  还不就因为他嫉妒,那两个庶弟脑子不知是什么做的,聪颖到令人恨恼,明明是他在书房里背书,两个弟弟坐在门口玩耍,可他来回念过十几次,还没背起来,两个弟弟却像玩游戏似地把文章一句接过一句,给全背了出来,惊得师傅抱起两人大喊:天生英才。

  这事儿说到父亲跟前,他们得了父亲的夸赞,而父亲却对着他摇头晃脑道:“天生不是念书的料子,勉强也没意思,再念个一两年吧,要真是不行,就跟着我做生意去,好好供弟弟们念书。”

  为什么要他挣钱供他们读书?为什么他们可以当高高在上的官大人,他只能当末流商户,父亲的话深深伤了他的心。

  可父亲也没说错,对于念书,他确实是八窍通了七窍——一窍不通,他的蠢笨对比上两个弟弟的慧颖,让母亲更加妒恨方姨娘,她天天在自己耳边说姨娘、庶弟的坏话,令自己也越来越恨上弟弟们。

  父亲一死,他和母亲便迫不及待陷害方姨娘,将他们母子赶出家门,方姨娘是贵妾,当初嫁进宋家时是有嫁妆的,是以他半毛钱都不给。

  后来听说方姨娘病亡,两个弟弟葬下方姨娘后,卖掉方姨娘嫁妆里的那片林子就进京赶考,听说大弟仕途顺利,但真实情况如何,他没那个脸面去问。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