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榜首作品)



临清卫山东前帮惹了祸,让仓场总督和坐粮厅查出了掺糠造假,领运官徐嘉传受到了惩处,可是那64船漕粮还得交呀。怎么交?麻烦大了。
  首先要把那些漕粮卸下来,摊在晒谷场上晾晒,把水分晒出去以后,还要用扇车扇,去掉掺进去的糠土杂物。等整理合格了,再进行收兑。
  如此一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是因为他们漕粮短缺才掺糠造假的,太阳一晒,扇车一扇,肯定更少了。缺欠漕粮,大清律法对运弁运丁的惩处也是非常严厉的。缺欠一分,要杖30,要追比,要革职;缺欠二分,要杖40,要追比,要革职;缺欠三分,要杖要革职,要追比,追比仍不能完粮的,要发配充军;缺欠六分以上的,要杀头,要籍没家产,要押妻子抵还……二是这么一折腾,肯定要耽误时间。每帮漕船抵通和回空都是有一定的期限的。譬如河南和山东的漕船,就要在三月一日之前抵通。漕船交完,坐粮厅发了回单以后就要马上回船。来迟了或回迟了,都叫违限。违限不但要受到惩罚,而且还会招来更大的麻烦。运河上行船,下水要让上水,空船要让重船,违限的船只要让按时来去的船只。耽误了回空的时间,便失去了航行的河道。你只有等着别的船都过完了才能过,等来等去,大运河结了冰,将船只死死地冻在冰面上,想走也走不了了……
  大光楼前验粮引出的风云变幻,使陈天伦脱颖而出,一时成了漕运码头上的英雄豪杰。再加上仓场总督又授予他“盈”字号军粮经纪,更把他推上了一个大展宏图的舞台。码头上下,通州城乡,到处传播着陈天伦的名字,到处演绎着陈天伦的奇迹。交口称赞的多,但绝非众口一词,诋毁谩骂的也不在少数。当然,陈天伦不怕这些。他觉得,他做的是顺天理、合人伦的事情,他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祖宗,也对得起自己。何况他从来就是个志向高远的才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乎是他与生俱来的追求和理想。登科取仕可以实现远大的抱负,在漕运码头上成就一番事业不是同样可以垂大名于万世吗?
  踌躇满志的陈天伦走在漕运码头上气宇轩昂、前呼后拥、光彩照人。听说陈天伦来了,人们都争着抢着去一睹英雄的风采。如此声名浩荡,必定要引起非凡佳丽的关注。
  陈天伦到晒场上去收粮,总觉得身后多了一个影子。实际上他身边的影子很多,斛头、督管、小写、把头,还有像追赶着偶像一般的扛夫乡民,但他却真真切切地感到,他身后的影子不是这些人,而是另外一个莫名其妙的人物。谁呢?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感觉。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晒场上,实在无暇旁顾。他朝晒场走,随从们前呼后拥地跟着他,多一个或少一个人都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但是这个影子却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样的不可回避,就像阴天时的太阳,你甚至感觉不到她的光芒,却不能忽略她的存在。
  是微不可察的笑声使他警觉了,他猛地回过头来,眼睛将那个影子捉住了。一个学生打扮的年轻人,长得非常俊秀,又有点儿调皮。那么眼熟,又一时懵住了,莫非是国子监的同窗?不,他的同窗中没有这么一位小生也似的人物。
  影子又笑了,从那烂如春花的笑模样里陈天伦恍然大悟了:“你……”
  甘戎笑了:“我跟你走了大半个码头了。”
  陈天伦说:“你这身打扮谁瞧得出来?”
  甘戎说:“我喜欢穿男装,经常这样。”
  陈天伦说:“好啊,又一个花木兰。”
  甘戎大方地问:“你不喜欢吗?”
  大宅门里的孩子说话没遮挡,让陈天伦这个书生听了却脸红心跳。
  甘戎还在跟着他往前走。
  陈天伦说:“我正忙着,实在没工夫陪你。”
  甘戎说:“是我来陪你。”
  陈天伦说:“我来收粮,你陪我干什么?”
  甘戎说:“我又不要你的工钱,给你白帮忙还不行?”
  陈天伦说:“你不是要找唐大姑吗?还是到别的地方去转转吧,唐大姑不会到这个地方来的。”
  甘戎说:“我又不认识唐大姑,你让我到哪儿去找她?白天我帮你收粮,晚上你帮我找唐大姑,咱们以工换工,两不吃亏。”
  陈天伦看了看晒场上那些光着屁股的扛夫:“这个地方,你来多不方便?”
  甘戎更加大方地说:“不就是男人的屁股吗?看一个新鲜,两个新鲜,多了就不新鲜了,跟看驴屁股马屁股没什么区别。”
  陈天伦知道自己惹不起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姑奶奶,只好随她去了。
  晒干扇净的稻谷堆积如山,山脚下围满了人。斛头开始监督收粮,装斛、刮斛、倒斛、唱斛,然后是装袋、扎袋、扛袋,人来人往,走马灯一般。
  陈天伦抄起一把木锨,使劲插进粮堆里,想查看一下这些经过处理的粮食是否表里如一。
  一个运丁急忙过来,讨好地说:“陈老板,您放心,我们绝对不敢再做假了。”
  陈天伦把从里面掏出的粮食看了看,还算满意。
  那个运丁将陈天伦拉到一边,悄声说:“陈老板,您晚上有空吗?”
  陈天伦绷着脸说:“有何贵干?”
  那个运丁说:“这几天您没少为我们操心,怎么着也得赏我们个脸呀,我们在天河楼定了一桌饭,您再找几位兄弟……”
  陈天伦严肃地说:“你们可别这样,千万别。我按照章程收粮,你们请我吃饭,我也不会少收你们一斛;不请我吃饭,我也不会多收你们一斛。我知道码头上的陈规陋习,你没见仓场总督铁大人正在匡正驱邪,力除漕弊吗?我劝你们最好还是别往枪口上撞。”
  那个运丁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犹犹豫豫地说:“您的为人我们都知道,可是……您手下还有许多兄弟呢……”
  陈天伦觉得运丁的话茬儿有点儿不对:“有什么问题吗?”
  那个运丁说:“您发个话,给我们个机会,让我们请请几位斛官吧……求求您了……”
  陈天伦虽说是饱读诗书,可绝对不是书呆子。在读书求仕的学子中,书呆子确实有。但那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虫儿。这种人出在两种家庭,一种是一心望子成龙的土财主家,一种是要子承父业的官宦人家。这样的家庭仓里有粮食,柜里有银子,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别无牵挂,只有读书。陈天伦不行,他不但要读书,还得要帮助父母维持生计;不但要在私塾学堂里读书,还得要到大运河边来读书;不但要读圣贤之书,还要读凡尘俗世之书;不但要研究四书五经之精要,还要探寻漕运码头之深浅。见运丁的神态和说话的口气,他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于是,他撇开运丁,朝收粮过斛那边走去。
  他的影子也紧随在他的后面。
  可以说,漕运码头上,处处有机关,时时有奥妙。从仓场总督,到坐粮厅大小官吏,到两坝两仓,再到书办、监督、经纪,人人都有权,各自独霸一方,直到斛头、督管、把头,都不是等闲之辈,运丁们谁都不敢得罪,谁都得罪不起。单说斛头吧,按说收粮过斛,光天化日,还有什么营私舞弊之处吗?不但有,还大有关节。运丁把斛头喂好了,一船漕粮可以多量出几十斛、数百斛;运丁要是得罪了斛头,一船漕粮同样可以亏欠几十斛、数百斛。陈天伦深知斛头在这里所做的手脚。
  一斛五斗,两斛一石。斛是朝廷发下来的,底小口大,木制的。斛头为了多收粮食,就用刨子将斛帮斛底削薄,或用铁棍将斛撑大。单验一斛,可能只多出一两升来,要是几十万、几百万斛加起来,那数目便非常吓人了。再有,装斛、刮斛的时候也大有学问。要想多收粮食,斛头便穿上一脚能踢死牛的包头厚底纳帮靴。一斛稻谷舀起来,上面还尖尖的,当当两三脚一踢,稻谷便塌陷下去。这叫作脚踢淋尖,一斛又能多收两三升。刮斛的奥妙全在刮板上。稻谷装进斛里以后,上面尖了出来,用脚踢了以后,沉下了一些,但还是不平。这时候,就要用一块刮板沿着斛口轻轻一刮,斛平斗满。如果真的体现公平公正,那刮板应该是平直的。可是斛头手里的刮板,看似平直,实际上是月牙形的。他想多收你的粮食,将弯度朝下,这样刮出的斛面便是凸形的;如果他想少收你的粮食,便将弯度朝上,刮出的斛面便是凹形的……
  这就是高深莫测的漕运码头。
  甘戎是绝对不会知道这些的,她只觉得收粮很新鲜,她没见过,又觉得码头上很好玩儿,还觉得跟陈天伦一起很开心,便一步不离地紧跟着他。跟着他当然也会增加不少见识,长许多学问的。
  甘戎当然没有听懂那个运丁跟陈天伦说的是什么,但是她看见陈天伦听完运丁的话以后,便急步来到过斛的地方,她也紧随了过去。
  陈天伦看了两眼,便走了过去。
  斛头见陈天伦来了,点头弯腰地向他讪笑着:“陈老板,您来了。”
  陈天伦沉着脸不言语,上前拿过斛头手里的刮板,闭上一只眼睛一瞟,厉声问道:“这刮板平吗?”
  斛头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用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变形。”
  陈天伦厉声说:“废话,你骗谁呢?我早就跟你们说过,收粮过斛要把心放正,把斛校准,把刮板削平,可你们怎么干的?”
  斛头红着脸还想说什么,却见陈天伦卡嚓一声,将刮板撅成两截:“去,换一块合格的刮板来。”
  斛头无奈,刚要转身,又被陈天伦叫住了:“把你的靴子脱下来。”
  斛头看了看陈天伦,似乎没听明白陈天伦说的话。
  陈天伦火了:“装什么傻呀?把你的两只蹄子褪下来。”
  斛头看了看陈天伦,只好弯下腰,脱下了两只踢死牛的大头靴。
  陈天伦拎起大头靴,走到晒场边上,使劲一抡胳膊,就把那双大头靴扔进了大运河里。
  斛头心疼地看着陈天伦。
  陈天伦说:“告诉你们,从今日起,无论是到晒场上收粮还是到漕船上收粮,你们一律给我光着两只脚丫子,连袜子都不许穿。”
  斛头不言语,陈天伦气哼哼地走了。
  运丁紧追在陈天伦的后面,还一个劲儿哼哼哈哈地叨唠着什么。
  陈天伦不耐烦地问:“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运丁为难地说:“您这样整治下属,我们佩服……也深知您的公正廉洁,可是……”
  陈天伦说:“有什么话就说,别含着骨头露着肉的。”
  运丁说:“您整治了他们……他们当然不敢得罪您……可是……他们心里有气……我们更受不了了……”
  陈天伦说:“你听着,我向你保证,他们收粮,你就站在这儿看着,有什么不满意就跟他们提出来,他们要是敢难为你们,你们就告诉我,反正我每天都要到这儿来。”
  运丁看着陈天伦,愣了一会儿,突然跪了下来,带着哭腔说:“陈老板,您……好人啊……我当了半辈子运丁了,还没见过您这样收粮的,您不收钱,不要礼,就让我给您磕个头吧……”
  陈天伦急忙伏下身子,把那个运丁拉起来:“老哥,别这样……码头上原本就该这样收粮……过去经纪们敲诈你们,让你们受苦了,该磕头赔情的是我……”
  甘戎真真切切地看着眼前这一幕,竟然感动得流下泪来……
  ※※※
  傍晚时分,石坝上已停止了过斛,陈天伦却没有走,他在晒场边上等着。这时候,几个缝穷的妇女说说笑笑地走过来,陈天伦的眼睛一直在盯着她们。
  缝穷的是向陈天伦来领工钱的。
  所谓缝穷的,就是自带针线到码头上找活儿干的妇女。装粮食的麻袋口袋破损是经常的,麻袋破了缝麻袋,口袋破了缝口袋,再有哪个扛夫的裤子破了,也顺便给他撩上几针。这笔工钱由经纪付,每天能挣二三十文钱,够一家人的嚼谷儿。缝穷的上码头,主要不是为了挣工钱,而是为了“拿”粮食。拿其实就是偷,但法不责众,码头上的规矩。大盗为偷,小盗为拿。三五升粮食,往裤裆里一装,能叫偷吗?叫偷也是小偷小摸,但是偷字毕竟不雅,所以叫小摸小拿。国家国家,国是咱自家的,从家里拿点儿东西还能叫偷?
  就是这样,凡是到码头上缝穷的都是穿着大裤裆的裤子,无论天气多热,男人光屁股还浑身汗流,女人都是青布裤子大夹袄,看着又热又不利索。其实,缝穷的里面也有许多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大姑娘小媳妇,这身衣服一穿,个个像是逃荒要饭的半大老婆子。再有,如此穿戴除了“拿”粮食方便,还有一个好处,码头上都是光着屁股的男人,女人要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进来,不是招惹是非吗?还是穿戴得又老又丑分不出男女最安全可靠。有孩子的妇女还常常抱着孩子来缝穷,孩子穿的衣服里都是兜儿,塞得满满当当地抱在怀里,冷眼人根本看不出来。
  缝穷的到码头上来“拿”粮食,是多少年的规矩了。法理不容情理容,不合规矩合习俗,从来没有人管过。说从来没有人管过也不对,传说早先是管的,缝穷的每天上码头都要“净身”。有坐粮厅派的人专门把守着,妇女要把裤脚散开,把衣襟敞开,把里面的粮食抖落干净。还要把鞋脱下来,把鞋壳里的粮食粒也要倒干净,这样才能离开码头。后来不知道哪一年,坐粮厅来了两位厅丞,一位姓毕,一位姓严。姓严的是个汉官,穷苦人出身,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一年到头,不就是指望着漕粮上坝的时候弄点儿粮食吗?你管得那么严干什么?哪一位官员少贪点儿,就足够缝穷的“拿”的了。从缝穷的身上搜粮食粒,不是丢了西瓜拣芝麻吗?于是,姓严的厅丞对姓毕的厅丞说:“得了,老百姓的日子不容易,几斗米不够富人一杯酒,却能救穷人一家子的命。你姓毕,我姓严,咱俩就闭眼(毕严)吧。”
  谁知道,到如今陈天伦却不闭眼。他的身边放着一个大笸箩,几个妇女来了,他不提工钱的事,却让每个人都解开衣襟,散开裤脚,把身上的粮食都抖落在大笸箩里。
  这一下,缝穷的傻了。七八个妇女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好像谁都没听懂陈天伦的话。
  陈天伦绷着脸等待着,反正你不把身上的粮食抖落干净,就甭想领工钱。
  缝穷的妇女有七八个,七八双眼睛都突突地瞧着冯寡妇。虾米小鱼儿都有领头的,到“盈”字号来缝穷的头儿就是冯寡妇。
  冯寡妇四十岁出头,身子骨壮实,性格也敞亮。敢说话,什么脏话、丑话、牙碜话都敢说,男爷们儿似的。冯寡妇见大伙儿看着他,便走到陈天伦的面前来:“我说天伦呀,你这是干嘛呀?”
  陈天伦说:“码头上的漕粮,是不远千里从大运河运来的,一颗一粒都是朝廷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占为己有。”
  冯寡妇说:“缝穷的往裤裆里塞巴点儿粮食,这是多年的规矩,连坐粮厅都不管。”
  陈天伦说:“别人不管我管,总要有人管。多年的规矩怎么了,规矩越老越应该破一破。”
  冯寡妇说:“天伦,你这是何必呢?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再说,我还是你姑呢,算不上亲姑,可也不算远,你爷爷跟我爸爸可是堂兄弟。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陈天伦说:“您别提这个,我奉的是朝廷的令,收的是皇粮。您对我有多大的恩,多大的情,我单还您,单报答您。咱公是公,私是私,不能掺和在一块儿。”
  冯寡妇没话说了,另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婆子说:“陈经纪,你高高手我们就过去了。你爸爸当经纪的时候可不这样,我们跟着你爸爸干了这么些年了,是亲三分相,是火热成灰。别这样好不好?”
  陈天伦毫不妥协:“不行,我不能干那些对不起朝廷的事。我爸爸不管就已经错了,我不能再错。”
  这些妇女见陈天伦软的不吃,硬的不吃,都愤怒起来,纷纷说起了难听的。有的公开地说,有的小声嘟囔:
  “这是干嘛呀,犯哪家子病呀?不就是仓场总督赏了个‘盈’字号吗?至于的吗?”
  “陈日修多和善的人啊,见了咱乡亲总是不笑不说话,怎么生出这么个‘一根筋’呀?”
  “这种人啊,就靠着踩烂别人往上爬,六亲不认……”
  这些难听的话陈天伦有的听见了,有的没听见。任这些缝穷的说三道四,反正他有一定之规,那就是你不把身上的粮食抖落干净了,就甭想从我这儿领到工钱。
  没权的终归斗不过有权的,最后这些缝穷的没有办法,也只好按照陈天伦说的,敞开衣襟,散开裤脚,把粮食抖落在笸箩里……
  ※※※
  这些缝穷的算是被陈天伦制服了,龙王庙那边却出了事。闹事的是那些扛夫,最惹不起的人。
  如果要问,漕运码头上谁最厉害,那么就会有人告诉你,一是权力最硬的,一是拳头最硬的。权力最硬的且不用说了,谁硬也硬不过仓场总督。谁的拳头最硬呢?那要看在什么地方,河面上是运丁的天下,上了岸便是扛夫的天下,到了那些见不得人的地方,便是三教九流地痞流氓的天下了。这些人一是人多势众,二是不怕死不要脸,三是又大多有青帮支撑着,所以在码头上,包括权力硬的人也不大跟他们计较。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陈天伦怎么会把扛夫惹火了呢?原来这扛夫也有扛夫的规矩方圆,有形无形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组织。说组织也不大确切,就是有那么几个人垄断了搬运业,号称把头。不是谁到码头上都能找到活儿干的。扛夫虽说是力气活儿,你不拜山头,不认把头,想当扛夫是不可能的。南来北往的扛夫在码头上被称作“闲待”,意思是闲着没事在码头上待着。每天由把头来雇用他们,而他们则要把一天用汗水换来的铜板的三成或四成给把头,否则你就在这儿闲待着吧。表面上看,码头上的扛夫缕缕行行,蚂蚁一般。他们却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归属,各有各的靠山。就算他们是蚂蚁,蚂蚁也分窝,蚂蚁也有首领,蚂蚁也有规矩方圆。要是哪个蚂蚁串错了窝,不被人家咬死也会被赶出去。
  这里的规矩陈天伦不是不知道,他在接手军粮密符扇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跟他交代得清清楚楚了。可是陈天伦年轻气盛,又得到了仓场总督的重用,他偏偏不信这个邪。扛夫是军粮经纪雇用的,就像地主们雇长工短工一样,是属于东伙关系。说白了,我是东家,你是伙计,你给我干活儿,我给你工钱,可是你得听我的。我说用你就用你,说不用你就可以让你滚蛋。其实就一件事,在收粮之前,军粮经纪摆桌酒席,将斛头儿、小写、把头儿都请来,说几句客气话就行了。这顿酒席陈天伦没办,那几句客气话也没说,人家心里能痛快吗?
  不痛快就要找事,找到事就要闹事。有权力的可以统治有拳头的,有拳头的即使没有办法统治有权力的,跟你较较劲儿、捣捣乱、给你个好瞧总可以吧?追根寻源,龙王庙前面的事就是这么闹起来的。
  原来这扛夫也是一天一结账,你扛一个麻包,由小写或者经办人发给你一个竹筹。到了晚上收工以后,扛夫们就拿着这些竹筹到龙王庙去换铜板。根据所扛粮食的远近不同,竹筹换铜板的比例也不同。有时一个竹筹换20文,有时一个竹筹换15文,道路近的也有时换三五文的。每一个军粮经纪都有自己的竹筹,是用竹片特制的,上面写着自己的姓氏或画着密符。说是特制的,其实加工制作是非常简单的,就是说仿制造假是很容易的,可是码头上却从来没听说有仿制造假的事。那时候的劳苦人用的是力气,不是心计。如果有谁干出这种没屁眼儿的事,就会群起而攻之,再想凭力气挣口饭吃就难了。但是,这回不是一个人干的,而是所有的扛夫一起干的。这一下性质就变了,防止造假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给扛夫争脸。没屁眼儿的事变成了有脸儿有面儿,变成了众志成城的斗争。
  每天扛夫扛多少粮食,经纪要准备多少铜板,大体上是心里有数的。龙王庙只是一间很小的庙堂,两扇门一扇窗,里面供着龙王爷和龙王奶奶。由于多年废弃不用,早已经断了香火,从陈日修当军粮经纪的时候起,这里就成了陈家办公的地方。
  龙王庙门关着,只开了个小窗口,发钱的在里面,扛夫们在外面。这天发钱的是账房齐先生,也是陈家雇用的老人了。一发钱他就觉得不对,往日一个运丁最多也就领五六十文钱,可今天往窗口里递的竹筹都是整把整把的,每个人都领二三百文钱。怎么可能这么多呢?扛金了还是扛银了?还没发到一半,钱就快没了。齐老先生慌了,一边打发人去找陈天伦,一边停止了发放。
  这一停止发放不要紧,外面便山呼海啸般地吵闹起来。
  陈天伦匆匆赶来,还没进龙王庙,就被扛夫们团团包围住了。扛夫们举着手里的竹筹,吵着嚷着要换铜板。为首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被仓场总督撤消了军粮经纪的马长山。
  陈天伦看见马长山,心里咯噔往下一沉,觉得事态严重起来。马长山真可谓是能屈能伸,不当军粮经纪了,居然到码头上当起扛夫来了。按说,他当了这么多年军粮经纪,就算是没有积累万贯家私,恐怕也早已经是吃喝不愁了,至于到码头上来扛大个儿混饭吃吗?不为赚钱到码头上来干什么?为了活动活动筋骨,还是另有所图……
  马长山此刻正蹲在龙王庙的墙根下抽烟,围在他身边的是猫三狗四猪五牛六马七之流,只是少了杨(羊)八。杨八在大光楼下挨了一顿板子,恐怕今年甭想再上码头上扛粮食了,他屁股上的伤没有半年痊愈不了。马长山低着头抽烟,陈天伦来了,他连眼皮也不抬。别的人都围着陈天伦吵闹,他好像局外人似的。
  陈天伦心里明白,这里闹的事肯定是马长山跟他的八大魔头鼓动起来的。在事情没有弄明白之前,他出于乡亲们的礼节,依然主动走到马长山面前,客客气气地说:“马哥,您也来了?”
  马长山抬头瞟了他一眼,阴阳怪气地说:“怎么?我凭卖力气跟你讨碗饭吃,不行吗?”
  陈天伦赶忙说:“马哥看您说哪儿去了?兄弟不知道您在这儿,要知道您在这儿,怎么着也不能让您扛大个儿呀。”
  马长山说:“你不让我扛大个儿干什么?还要把‘盈’字号密符扇还给我?”
  陈天伦知道跟马长山说话肯定会碰钉子,什么难听的话他都有可能听到。可是没办法,这个钉子他还是非得碰不可的,谁让冤家路窄呢。
  陈天伦说:“马哥,您来了,可得帮衬我一把,我这儿出了点儿麻烦,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您先在这儿歇会儿,我去瞧瞧。”
  马长山站起身来,指了指围在龙王庙前面的人说:“你瞧见了吧,这些人可受了一天的苦累了,一身臭汗还没下河洗呢,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米下锅呢。你要是还认我这个马哥呢,就把他们的工钱快点儿给开了,至于我那份儿嘛,愿意给你就给,不愿意给就当是给你帮了一天工。”
  陈天伦笑着说:“马哥看您说的,怎么能让您白帮工呢?谁的工钱不给,也得给马哥您的工钱啊。”
  陈天伦这句话本无大错,可却被人抓住了把柄。扛夫们一听,便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什么?凭什么单给马哥工钱不给我们?我们扛的不是粮食吗?我们的肩膀不是骨头外面贴着肉吗……”
  陈天伦只好作着揖向扛夫们赔礼:“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说,谁的工钱都不能少……可是我得先进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请让一步,先请让一步……”
  陈天伦一边客客气气地向人们说着赔情的话,一边朝龙王庙里挤去。
  进了龙王庙,他问齐先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齐先生说:“我怎么也闹不明白,今天怎么发出这么多竹筹呀?”
  陈天伦说:“把竹筹拿出来,我看看。”
  齐先生拉开账桌的抽屉,把一大摞竹筹掐了出来。
  陈天伦拿起竹筹仔细辨认着,登时呆愣住了,这竹筹里有假……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仓场总督铁麟和坐粮厅丞金简、许良年巡查来到这里,后面还跟着一些经承、书办和衙役,甘戎也跟在父亲的身边。见这里乱哄哄地吵成一团,铁麟马上吩咐左右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去的人是常书办,他很快就打听回来了,禀报说:“有人仿造竹筹,向收粮经纪冒领工钱。”
  铁麟问:“有多少人?”
  常书办说:“有一百多人,把龙王庙都围住了。”
  铁麟又问:“收粮的经纪是谁?”
  常书办说:“是新任‘盈’字号军粮经纪陈天伦。”
  铁麟一惊,忙问:“陈天伦是如何处理的?”
  常书办说:“陈天伦准备的钱快发完了,恐怕要闹出事端。”
  铁麟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下,便发现了许良年和他周围的几个人脸上的表情,那是一种微不可察的幸灾乐祸。铁麟明白了,这事端恐怕是有人在故意制造的。他转过身,问金简:“你看怎么办?”
  金简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铁麟又问:“许良年,你说该怎么办?”
  许良年果断地说:“扛夫伪造竹筹冒领工钱,这是有意破坏漕运,应该严办。下官马上带人把这些闹事的扛夫抓起来,关进大牢,以正王法。来人啊,跟我走!”
  许良年一副英雄气概,马上就要去抓人,铁麟挥手拦住了他:“且慢,稍安勿躁。以本官所见,这是他们军粮经纪内部的纠纷,咱们还是少插手为妙。”
  许良年看着铁麟,铁麟却转身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了。他也只好跟在后面,心里犯起了嘀咕:陈天伦不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盈”字号军粮经纪吗?怎么遇到难处他倒袖手旁观了?是老家伙在耍滑头,还是……
  铁麟趁机把甘戎拉到一边,伏在她耳边嘱咐了几句,甘戎人不知鬼不觉地溜走了……
  ※※※
  龙王庙前面的事态越来越严重,外面嚷嚷着要钱,窗前门前都挤满了人。齐先生账桌里的铜板已经发光了,竹筹还一把一把地往里递。齐先生问陈天伦怎么办,陈天伦也束手无策,急得直转磨。呼啦一下子,龙王庙的小门被挤破了,扛夫们潮水般地涌了起来,吵着嚷着叫陈天伦开工钱。
  陈天伦粗脖子红脸,满头大汗。他毕竟第一次当军粮经纪,也第一次遇见这么大的事情。他越让自己冷静,心里越是火燎鸡毛。他稳了稳情绪,冲着外面喊着:“马哥,马长山大哥,您过来,我跟您说句话。”
  面对着乱哄哄的人群,容不得他开口,他只能跟一个人说话,而这个人只能是马长山。不是擒贼擒王,倒有点儿像求贼求王了。他知道马长山不会帮助他,他甚至知道这事端就是马长山鼓动起来的,但是他还得找马长山。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拖延一下时间,想一点儿息事宁人的办法。
  马长山被人群挤在了外面。
  陈天伦伸着脖子叫着:“马哥,马长山大哥,请您进来一下。”
  这一招儿果然可以起到缓兵的作用,听到陈天伦叫马长山,没有人敢阻拦。
  马长山在外面说:“人太多,我进不去,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陈天伦知道,马长山这是故意将事情闹大。本来他想跟他单独谈的话,他却让他公开说,这不是把他往火堆上架吗?
  陈天伦说:“有人仿制我的竹筹,冒领工钱。马哥,你说这事该怎么办?”
  马长山不阴不阳地问:“谁呀,谁这么大的胆子,敢仿制你的竹筹呀?这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在老虎屁眼儿上插棒棰吗?谁呀?兄弟,别怕,你说出人来,我给你做主……”
  马长山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谁呀,陈天伦能说出是谁吗?指出谁来谁不跟你玩命呀?再说,陈天伦也不知道是谁呀。要说知道,那就是谁的手里都有假竹筹,甚至包括你马长山。可是陈天伦能这样说吗?马长山的话音刚落,扛夫们便跟着嚷了起来:“你说是谁?谁在造假?谁冒领工钱?要是说不出人来,你就是栽赃诬蔑……”
  陈天伦冲马长山说:“马哥,您是当过军粮经纪的,一天收多少粮,扛多少包,谁的心里没数呀?怎么一下多出那么多呀?”
  马长山还是阴阳怪气地说:“是吗?有这种事?多出多少来呀?”
  陈天伦说:“比每天多出来两倍,您说这不是有人造假是什么?”
  马长山说:“那也不见得吧。大伙儿扛的粮食多,证明你收的多;你收的多,证明你能干。要不,仓场总督铁大人怎么会把我的‘盈’字号夺过来给了你了呢?”
  见到马长山的态度,扛夫们都不客气起来,吵闹着把整个龙王庙都要掀塌了。
  几个年轻人上来,一把薅住了陈天伦的衣襟,凶狠地问着:“你说吧,我们的工钱你到底给不给?”
  齐先生吓得一个劲儿地给扛夫们作揖:“众位众位,别动手,都乡里乡亲的,别动手……”
  有人已经开始挥起了拳头,直接朝陈天伦的脸上打来。陈天伦一闪没躲过去,立刻被打了个满脸花,从鼻子眼里往外喷血。一见动了手,扛夫们更起劲了,狂妄地叫嚷着:“打呀,打呀,码头上的规矩,要钱不打,打不要钱,他不给咱钱,咱还客气干什么?”
  扛夫们推搡着朝陈天伦涌过来,无数只拳头向他挥动着。陈天伦闭上了眼睛,他知道一顿恶揍是躲不过去了。
  正在这时候,外面响起了一声叫喊:“住手!都给我住手……”
  这声音清脆响亮,惊心动魄。随着喊声,一个姑娘从人缝里挤了进来。本来这小庙里面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了,谁要是想从外面挤进来谈何容易?却见这个姑娘晃动着身子,往左边扛一下,往右边撞一下。挤在小庙里的人群像风吹芦苇朝两边歪去,有的人站不住脚,摇摇晃晃地往下倒,幸亏又被两边挤着的人群挡住了。姑娘的出现有点儿突然,再一看这姑娘又穿戴不俗,气质非凡,再加上她有如此的力气,几乎毫不费力地就挤进了小庙。姑娘冲着陈天伦身边的人喊着:“闪开,都给我松开手!”
  一下子,众扛夫被这从天而降的女将震慑住了,像被抽去了筋骨似的放开了陈天伦。
  马长山认出了这是仓场总督的女儿甘戎,开漕时他在大光楼下面见过她。后来他又听说她向杨八挑过战,是个有权势又有功夫的姑奶奶。
  更让大伙儿惊奇的是,姑娘手里拎着一个布口袋,挤到账桌前,嘭地往桌面上一墩,转过身呵斥着众扛夫:“你们瞎闹什么?不就是要工钱吗?姑奶奶把工钱给你们背来了,谁有竹筹都拿来,有多少兑换多少,一文一厘都不会少你们的。”
  甘戎说着,把手伸进了布口袋,抓出了一把铜板,哗啦啦地洒下去。见到铜板,扛夫们还有什么好闹的?
  陈天伦此时见到这情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刚一张口,就被甘戎制止了。
  齐先生又重新坐在账桌上,为扛夫们兑换起了工钱……
  甘戎看见陈天伦的脸上受了伤,从衣袖里掏出罗帕就要为他擦拭。陈天伦急忙躲避开了,甘戎不高兴了:“怕什么?我又不吃了你。”
  一个小写端进来一盆清水,让陈天伦洗着脸上的血迹。
  甘戎兴致勃勃地看着齐先生给扛夫们兑换竹筹,觉得很有意思,就把竹筹拿起来观看着、把玩着。
  事情很快平息下来,扛夫们用真假竹筹兑换好了工钱,或心安理得或于心不忍地走了。齐先生收拾好账目,也走了。陈天伦这才有机会向甘戎表示感谢:“甘戎,谢谢你,今日要不是你,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了。”
  甘戎说:“有什么好谢的,不就是半口袋铜板吗。”
  陈天伦说:“谢归谢,可这钱我得还你。”
  甘戎说:“这钱不是我的。”
  陈天伦问:“谁的?”
  甘戎说:“我爸爸的。”
  陈天伦惊讶地说:“这么说,是总督大人让你来的?”
  这时候,铁麟的声音在外面响了起来:“对啊,正是本官让她来的,解你的燃眉之急嘛。”
  见到铁麟,陈天伦马上就要跪下行礼,铁麟一伸手拉住了他:“不用了,乱子都过去了?”
  陈天伦说:“多亏大人救了晚生,这里面有人在暗中鼓动。”
  铁麟说:“是不是那个马长山呀?”
  陈天伦说:“就是他,他对晚生替换了他的‘盈’字号耿耿于怀。”
  铁麟说:“他耿耿于怀应该对本官来呀,怎么报复起你来了?真没气魄。”
  陈天伦苦笑了一下,没说什么。
  铁麟拿起了桌子上的竹筹,仔细地看了一会儿,问:“这些竹筹有真有假,你能分辨得出来吗?”
  陈天伦说:“要是有时间仔细比较还是能分辨出来的,只是扛夫们兑换铜板的时候都急得很,不容工夫呀。”
  铁麟问:“为什么要用竹筹呢?不能直接发铜板吗?”
  陈天伦说:“据家父讲,早先码头上是直接发铜板的,一是太耽误工夫,扛夫们肩上扛着麻袋,手里还要一个一个地数铜板;二是呢,也不安全,经常有一些人上来捣乱,抢账房先生身上的铜板。”
  铁麟点着头沉吟起来。
  甘戎突然说:“我有办法了。”
  铁麟问:“你能有什么办法?”
  甘戎对陈天伦说:“我先走了,明天早上你不要再用这些竹筹了,把这些都填进灶膛里烧火吧。”
  甘戎说着转身而去,陈天伦困惑地看着铁麟。
  铁麟了解女儿,对陈天伦说:“你听她的没错,她说有办法,肯定主意还不错。”
  果然,第二天早晨,甘戎骑着一匹快马,径直来到龙王庙。陈天伦和齐先生早已经等在那里了。甘戎的身上又多了一个布袋,她把布袋往桌上一墩,从里面抓出了一把珠子。
  陈天伦和齐先生都愣住了,拿这些珠子干什么?
  原来,甘戎自幼习武,拜了好几个师父。其中有一位绿营的都尉,姓黎。此人是个广东的南蛮子,会一种轻功,在武林中属于岭南派的。他教甘戎的轻功能攀崖缘树,蹿房越脊。他还教甘戎一种镖功,能百步穿杨,弹无虚发。黎师父用的镖是一种花生米大小的鹅卵石,一个个溜光圆润,非常顺手。甘戎不想跟师父使用同一种镖器,一是镖功不精怕给师父丢脸,二是也想标新立异。正巧有一次,她到兰儿家去玩,见兰儿玩着一种小琉璃珠儿,便问兰儿的父亲惠征这珠子是从哪里来的。惠征说是琉璃厂专门烧制的,于是甘戎便托惠征专门为她烧制一批琉璃珠儿。这珠子的大小样式都是甘戎自己设计的,每一颗珠子都有樱桃那么大,上面涂着蓝色的釉子,还烧上一个戎字。那戎字固然代表甘戎,蓝色则代表着她是属于正蓝旗。她就是用这琉璃珠跟黎师父学的镖功,学成以后,她身上总带着几枚。不过一枚也没有出手过,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这一天,码头上传出了一件新鲜事。凡是到陈天伦这里来扛粮食的扛夫们,每扛一袋,便能从一个天仙般的姑娘手里领过一枚琉璃珠。这琉璃珠光滑圆润,闪光透明,蓝莹莹的,上边还有一个戎字。那一天,扛夫们就是凭着这琉璃珠到龙王庙去兑换铜板的。扛夫们从来没见过如此精巧漂亮的玩意儿,反复把玩着爱不释手。可是不释手又换不来铜板,更要命的是,任你再有本事,也难以仿造出如此精美的筹码。
  从那以后,马长山也没有再到码头上扛大个儿。他的兄弟牛六儿悄悄地收藏了一枚琉璃珠,拿给马长山看。马长山看后,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咱这码头,早晚毁在女人手里。”
  谁也没听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