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科技知识分子——决定未来的中坚

作者:李靖炎





  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正处于从幼年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时期,产业工人阶层逐步萎缩而科技知识分子阶层却日益发展壮大。由于科技知识分子人数的猛增,资产者已不再可能继续对整个阶层进行收买。作为雇佣劳动者所蒙受的羞辱,失业的威胁等等必将唤起科技知识分子阶层的阶级自觉,使他们日益明确地意识到把社会推向资本主义后的新社会的必要。在此阶段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能作的也只是促进他们的自觉。
  工人阶级的这种转化也正是他们的阶级实力大增的过程。据一位美籍华裔医生告知,他的许多科技知识分子病人(工程师、法律专家、医生等等),原来竟然全都是矿工!这在不发达国家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在今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没有什么了不起。由于实行高中的义务教育,矿工们都有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由于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系统的发达,国家又给予一系列的支持(有的州甚至在法规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工人失业后去接受高等教育并没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工人阶层的萎缩与科技知识分子阶层的发展是相关的,而且意味着工人阶级整体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阶级实力的增长。作为矿工,高中毕业的水平已经足够,然而要成为科技知识分子,大学以至于研究生的教育,却是必不可少的。
  反观20世纪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搞“大锅饭社会主义”,工人既不会失业,也没有文化上的竞争,大家乐得停留在很低的文化水平上;再加上对科技知识分子阶层各方面的歧视,甚至羞辱,人人在文化上不求上进,最后的社会后果也就不问可知了!
  
  四、关于未来由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后的新社会的过渡
  
  当科技知识分子阶层的队伍日益壮大起来,人数日益增多,他们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就会日益暴露出来,而客观现实终将迫使他们看清楚自己实际的真实身份,从而得到阶级的自觉。他们终于意识到公司的决策人只对股东的腰包负责,而所有的员工,包括高科技骨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只是一些用来赚钱的工具,“一些数据”而已。无论是因为公司想赚更多的钱,还是由于决策人的错误而赚不到足够的钱,公司都会解雇员工,包括高科技人员在内,让他们来承受一切痛苦。无论一个员工曾在公司的创建和发展上作出过多大贡献,他也一样会被解雇。
  科技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他们的阶级自觉性的提高,这就是社会终将从资本主义时代进入到资本主义后的新时代的根本保证。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能设想科技知识分子不会为他们自身的利益而斗争。
  至于未来的新社会究竟会是怎样的,从现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具有按需分配性质的共产主义的萌芽早已不声不响地出现并且发展着。全民的公费医疗是其中之一;全面彻底的义务教育是另一个方面。对于老年人和各种残疾人员的福利保障,以至对于失业者的救助以及帮助他们重新接受教育的种种措施,是又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实,就连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汽车,在学儿童免费乘坐政府提供的校车上学和回家等等,也全都是违背古典的自由资本主义精神的。我国从前搞“大跃进”时不顾客观条件与可能瞎搞起来的“吃饭不要钱”的人民公社食堂虽然早已彻底溃灭,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贫寒子弟可以在学校中免费午餐却早已不是新鲜事。一些企业为工作方便而为职工提供免费伙食更不值一提。所有这一切的“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性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愿提及的,而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却由于自己尚未做到或虽然也做,但程度上还赶不上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也不愿意提及。这就造成了一种奇怪的情况,即共产主义的萌芽悄悄地生长着,却谁也不宣传。
  从这种趋势看去,只要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框架内,最低程度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按需分配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当然要做到这一步,除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外,还需要科技知识分子阶层,能够带领所有的劳动人民进行多方的顽强斗争。
  可以设想,资本主义后的新社会是以基本生活资料的按需分配作为其基本特征的,而基本生活资料的具体标准将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日益提高。
  而基本生活资料一旦有了充分的保障,人们对于财富、金钱等等的看法必将因之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各种竞争,包括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依然会存在,但是那时的竞争将失去过去和现在的那种你死我活的生存斗争的性质,而将日益具有体育竞赛式的争荣誉的性质。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人都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只要不违背全社会的利益就行。私有财产至少在很长的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但是任何心理正常的人都再也不会为了争夺财产而进行拼死的斗争了。
  至于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向这种资本主义后的新社会的过渡,想来将会是渐进式地在民主法治的框架内进行的。在工人阶级具有足够强大的阶级实力的状况下,暴力革命是根本没有必要的。在科技知识分子阶层成为工人阶级的主导力量的条件下,在合法斗争中资产阶级也将只能节节败退。十月革命之所以是暴力革命,正是因为处于幼年阶段的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在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掌握上,在组织管理能力上,都较资产阶级差得太远,不能不靠夺取政权来为劳动人民争得较好的发展条件,而在夺得政权以后,也不得不搞专政以便加以保持。在工人阶级发展到了以科技知识分子阶层为主力的成熟阶段,无论在文化素质上,组织管理能力上,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处处都不亚于资产阶级时,资产阶级自然只能步步退让。
  科技知识分子们比产业工人们强有力得太多。只要他们获得阶级的自觉而集体行动起来,资产者是无从对抗的。科技知识分子们首先就可以通过各种合法的手段剥夺掉资产者突然解雇科技知识分子的权力。他们可以设法通过立法,使每个科技人员在创建和发展各个大企业中所作出的贡献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和保护。一旦资方要解雇他们时,就必须按照他们已得到确认的贡献而给予应有的补偿。科技工作者在大公司中努力工作所得到的专利也决不能无条件地为大公司所有,而必须有相当大的比例属于发明者个人,如此等等。当然,要作到这些,每一步都会遇到资产者的坚决抵抗,因为每一步都是对于资产者的权力和权利的侵犯。但是与觉醒了的科技知识分子阶层作斗争,资产者只有失败。实际上,资产者不受任何限制、任何约束的那种“古典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逝去了。资产者进行垄断的自由,在美国早已被剥夺。他们的经济活动早已不得不接受资产阶级政府的调控。近年来他们又失去了任意破坏环境的自由。他们也曾为保卫他们的这些自由而斗争过,但是全都失败了。今后,在以科技知识分子为主导力量的强大的工人阶级的压力下,资产者将只能节节败退,直到整个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后的新社会。
  这种过渡到新社会去的过程大约同时也会是一种阶级融合的过程。在高度发达而又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高科技知识分子身份的资本家恐怕很难长期维持得住其作为资产者的身份,而新生的资产者将也只可能是高科技知识分子。科技知识分子会因为生活的优裕而拥有越来越多的股票。当他们个人拥有的股票多到一定程度时(股息收入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时),他们个人就变成了资产者。反之,资产者一旦投资失败,马上又会重新回到雇佣劳动者的大军。在两者之间经常发生着相互转化时,要资产者对科技知识分子阶层进行镇压,更是不大可能的事。最后进入到资本主义后的新社会,恐怕是两个阶级逐步融合而又达到共识的结果。只要一旦实现了基本生活资料的全民按需分配,对于财富和利润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等等,都将逐步失去了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的性质,而日益变成为一种争荣誉的体育竞赛式的活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