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历史上真实的和

作者:冯佐哲





  至于“野史”、“笔记”和影视剧中刘墉(“刘罗锅”)、纪昀(纪晓岚)与和“斗争、抗衡”的故事与传说,多与史无征,并不可信。
  历史上的刘墉(1720———1804),一生政绩平平,只是谨慎谦和,办事勤勉认真,洁身自好,注意吏治,关心民瘼,不尽趋炎附势而已。刘墉在任左都御史任内,并没有对和及其党羽进行过有效的监督与弹劾;而是奉行了“明哲保身”和“井水不犯河水”的政策。但是这也不能证明刘墉阿附和,嘉庆四年(1799)初,和受审前,刘墉是首先起来参劾和者之一,同时他后来也参加了对和等人的会审、抄家。
  历史上的纪昀(1724———1805)字晓岚,素有“通儒”之名。他是个“风流才子”,言语诙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和与纪昀虽然同在乾隆朝为官,但地位不同。和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俗称“真宰相”,而纪昀最高只作到“协办大学士”,从未作过军机大臣,因此二人地位相差较大。在修《四库全书》过程中,和是该书的正总裁,纪昀是总纂官,两者是上下级的关系,彼此虽有过矛盾,但并未见两人有什么激烈斗争。
  
  六乾隆驾崩和赐死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已经85岁的老皇帝弘历,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即位后改永琰为“琰”)为皇太子;并决定当年冬至进行禅位大典。翌年(1796)元旦,嗣皇帝正式登基,改元“嘉庆”。可是有一点乾隆帝很明确,这就是“退位不让权”。他规定自己虽被尊称为“太上皇帝”,但仍然称“朕”;谕旨称为“勅旨”;在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乾隆起居注》照常续编;嗣皇帝的许多诏书,也要加盖“太上皇帝之宝”玉玺;臣下的“请安折”要一式两份,其他奏章也要由嗣皇帝转呈太上皇帝,由太上皇帝定夺……一句话:一切还是由乾隆帝说了算。和此时以出纳太上皇帝的命令者自居,常常以太上皇帝之名,贩卖自己的私货,依旧耀武扬威,有些事情就连嘉庆皇帝也要让他三分。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乾隆帝去世,享年89岁。嘉庆帝亲政,便立即将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整肃朝政的计划开始实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为了尽快平定闹腾多年的白莲教起义,筹集大量军费,弥补国库空虚,决定首先扳倒和。于是他暗示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顺和大学士刘墉,于正月初五日,上奏弹劾和“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等种种不法罪行;正月初八日,和被逮捕下刑部大狱,接着抄家籍产。正月十一日,嘉庆帝亲下谕旨,宣布其20大罪状,决定将其“凌迟处死”。可嘉庆帝考虑到皇妹和孝公主多次请求:乞望保和全尸,遂决定赐其自尽。正月十八日,和用御赐的白练自裁身亡,终年50岁。
  关于和家产到底有多少?在他当政的二十多年中总计贪污了多少钱财?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人搞清楚,一直说法不一,仍然还是个“谜”。有的说是“八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十多年的国库收入;有的说是“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三年的国库收入;有的说是几千万两白银……在档案与正史中记载,除珍宝、珠玉和各种器物难于估价者外,在京财产尚有: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自开当铺十二座,家人刘全等开当铺八座,取租房一千零一间半,取租地一千二百六十六顷,合计银价二十万三千三百两,追本利银二万六千三百十五两,八十辆大车折合银九千六百两。此外,和在京的住宅、花园、别墅多处,仅德胜门内什刹海畔的宅第(今前海西街恭王府),就可与王府媲美,其中厅房二百五十余座,楼台亭阁二百余处;海淀别墅(今北京大学未名湖周围)房屋一千零三间,游廊楼台共计三百五十七间;善缘庵寓所房屋八十六间,游廊楼台四十四间。其他还有和家所经营的粮店、药店、古玩店、煤窑……多处。总之和二十余年,聚敛钱财数额巨大(笔者估计除他所收藏的大量珠宝玉器、金银器皿和古玩书画等难于估价的宝物外,他家的财产当在二三千万两白银左右),故他被诛后,民间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和跌倒,嘉庆吃饱”。
  
  余论
  
  和为官首先抓权,同时最主要的还是抓钱;正因为“权”与“钱”抓的太快、太大、太多,甚至超越了嗣皇帝———琰,理所当然为嘉庆帝所不容,因此他刚一亲政就要收回其“权”和“钱”,以解燃眉之急,故将和立即诛杀。这正如嘉庆帝自己所言:“和罪之大者,盖由其事权过重”。同时他也是为了给其父乾隆帝为政的各种失误开脱责任,缓解社会矛盾,拿和作替罪羊罢了。平心而论,和除了贪、横、骄、奢、狠一面外,确实也为大清朝廷、为乾隆帝做了些实实在在的事;因此乾隆帝才会如此倚重他,成为其左膀右臂;因为乾隆帝也是一位有才干、有作为的君主。这一点就连嘉庆帝也不得不承认:和“精明敏捷,原有微劳足录,是以皇考高宗纯皇帝加以厚恩”。
  和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主张要对清初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在其掌政期间,他鼓动乾隆帝对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所谓“祖宗成例”进行了某些“变革”。如,臣工的奏折,必须一式两份,一份正本呈皇上,一份副本交军机处;再有,必须在六十五岁老臣中诠选御史,以及制定议罪银制度等等。
  他长期担任理藩院尚书,负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特别是他多次帮助乾隆帝在处理对蒙古、西藏、新疆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从而巩固了祖国统一与边疆的巩固。尤其是每年在热河避暑山庄,乾隆帝在接见各少数民族上层集团王公贵胄和宗教领袖时,不论大事小事和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使各方面均很满意,从而加强了他们的向心力。此外,在处理周边各进贡国家的关系上,和也忠实地贯彻乾隆帝的旨意。特别是在前文提及的处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一行访华问题上,更是不卑不亢,坚持了原则,已如前述,此不赘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