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建设好精神家园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
作者:曾红波
一、几点思考
1.学校功能定位决定学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的家园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单元,功能是育人。因此,学校应该是一块净土,应该是一块精神的领地、圣洁的殿堂。在这里面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校长、教师,还是职员,都应该思想纯,境界高,有理想,有追求,都应该抖掉身上的俗气,脱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是教育人的环境。否则,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育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2.办好一所学校,必须优化内部小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
学校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任何一所学校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都必须首先营造一种氛围,营造一个“场”,都必须首先纯洁整个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提升整个干部教师队伍的精神境界,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环境氛围,使每一位老师都奋发向上,一门心思干事业。只有在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推动、互相竞争环境中,才能形成千帆竞发的态势;只有在一个优化了的学校小环境中,才能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从而避免“短板效应”。如果一个学校只是孤立地抓某一项工作或某几项工作,而不从优化学校小环境入手,恐怕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曾见过这样一些地方,发现一些地方的教育局、一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上花了很多钱,想了很多办法,下了很大的力,思路也没错。但钱花了,时间花了,专家也请了,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还有,一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每年都频繁的组织召开高、中考研讨会,精心的制订备考策略,但是高、中考成绩还是上不去。原因在哪里?其实原因就在于没有优化好自己的内部小环境,学校内部没有形成奋发进取,人人争先的环境氛围。在一个学校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氛围,教师就感觉不到来自外部环境的激励和压力,就难以调动起进取心和内驱力,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高考成绩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
所以,办学校首先要办出一种氛围,氛围无价,学校的环境氛围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进步,直接影响学校的工作效能和教育质量。
3.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养育全体教职工的精神追求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会变物质。精神一旦转化为物质,其能量是巨大的。中国革命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取得成功,靠的就是一种信仰,靠的就是一种精神。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他就会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而奉献的事业要求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异乎常人的精神追求。因此,要想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让全校的教职员工向往高尚的东西,就必须净化全校教职员工的心灵,就必须养育广大干部、教师的精神追求,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使教师的整个生活都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
4.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也是教学质量
早在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说过的一句话:“教师除了丰富的学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要有正直刚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力量。没有好的品质、觉悟、作风,是不能保证教育效果的。”另一位教育界的大师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思想、品行、情感、意志这些内在的品质,会非常真实的、一览无余的呈现并暴露在学生面前,虽然这种东西常常处在教师的教育意识之外,但它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潜在的、深刻的。
事实上,每天教师一走上讲台,都会立刻处在学生眼光的交叉火力点之下,教师外表、谈吐如何,气质、境界怎样,你这个教师是不是称职,有没有水平,教书对你来说是职业还是事业,是责任还是兴趣,学生看得一清二楚。现在的中学生精灵得很,如果他感觉你这个老师正直、高尚,热爱自己的事业,责任感强,他就佩服你、崇拜你。同样的话,你说出来,他愿意听,同样的课,你来讲,他就愿意学,从而产生很强的教育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如果一个老师虚伪、自私.俗气,充满了低级趣味,没有事业心,就得不到学生最起码的尊重,这样的老师讲出来的话,学生会从心眼里打上一个问号,这样的老师讲的课再好,学生也会听着不舒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老师的人格魅力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就是教育。
5.建设精神特区,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
在中学生身上,有着很多的童真,很多原始的自然情感:比如怜悯、同情,天真无邪,愤世嫉俗,善良诚实的一面,非功利的一面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原生命形态里的美好品质,都是出于生物人的一种本能。孩子们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是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学校教育就应该为学生创建精神特区,保护教育精神资源。不仅要保护,要呵护,而且要给以阳光和雨露,让其茁壮生长。我们任何人都无权破坏她的生长常态,都不能用功利主义的东西去伤害这些纯洁的、天然的、美好的品质;我们有责任为青少年美好品质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里工作的每一个人,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是工人,还是职员,思想境界要高,要有事业心,正直,向上,向善,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们美好的品质保护下来。
在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上,笔者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老师不了解学生。立刻遭到围攻。因为参加会议的都是老师。他们说,“我们天天和学生在一起,怎么能说我们不了解学生呢?”“好了,我问你,中学生对人生、对社会有什么看法?中学生在交友、处世、情感生活方面有哪些困惑?中学生在精神生活方面需要我们给予哪些帮助?”大家一时回答不上来。我们的很多老师,真的不了解学生,他们常常把学生成绩的下降归结为贪玩。不完全是!我们很多人还不了解孩子们的主观世界。一次,笔者到宿舍去转,一个学生躺在床上面朝天花板,一个人呆在宿舍,见老师进到屋里,就从床上下来,说,“老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活着都没有意思了,你想他还能学习得下去吗?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提高,因为他已经们没有心思学习下去了,成绩怎么能够提高?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应该了解这些情况,把学生从这种状态里解脱出来。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不良心境呢?只有把学校建成精神家园,让他们看到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才能改变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建设精神家园的思考。
二、实践要求
2006年,笔者所在学校提出创建精神家园的时候,同时提出建设精神家园所要达到的四个初级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在这之后,学校围绕目标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
1.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教师的精神追求
领导班子是学校统帅部,但它不可能像战争年代指挥打仗那样,令下如山倒。因为,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权力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非权力影响力常常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专业特长,他们常常把靠本事吃饭挂在嘴边上。在某些情况下,权力对他们还是奈何不得,他要出工不出力,你还拿他没办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