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简论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语言行为的运用
作者:黄海雁 龚 琛
非语言行为(non-language behaviors)在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依据举止形态学(Kinesics)的定义,非语言行为是指除语言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对于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或意义的刺激,包括眼睛、空间距离和坐立姿势及位置的作用,另外还有声调变化等。“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走上讲台的目的不是去炫耀自己的知识,而是要把它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而要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富有逻辑性、准确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固然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但其非语言行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学家Walter.Borg发现:教师语言约占整个师生信息交流33%的课堂效果优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语言占据师生信息70%的个人讲授课。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言固然是学生所学语言的重要来源,是学生了解、掌握目的语的手段和桥梁。但由于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等特征,教师的非语言行为既可以帮助教师减少课堂赘言、简化讲解,腾出给学生思维和练习的时间,又可以帮助教师传情达意。另外,其直观性和表演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教学,使师生在课堂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相互传递、接收信息,相互沟通。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做教师的是不能没有表情的,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好教师。”“只有当一个人能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和韵调的时候才能成为出色的教师”。由此可见掌握并正确运用非语言行为,对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非语言行为包括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声调行为、实物和媒体演示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将这些行为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只满足于发挥其信息传递的功能,还应该利用来刺激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强化教师教学语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一)身势行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教师的姿态可以表明其精神状态和风貌,其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饰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在语言实验室上课,教师最重要的身势是站立。稳重端庄,落落大方是对英语教师作为学生楷模最基本的要求。站立有助于教师的表情、动作的发挥和阐述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同,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效应。教师在课堂中的站立位置应以能向全体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为标准,教师笔直地站在学生面前,就有了无声的指令和无形的威仪。比如教师在领读英语单词、课文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这便于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读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有学生开小差,当老师走近时,他就会自然地回到课堂上来。在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宜地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其积极性。必要时还可让学生围坐成半圆形,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圈内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也可以用一些象征性的身姿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示自己的好恶,让学生通过教师的举动读出其中的要求、喜爱、关心、信任和评价,甚至还可对语言表达进行补充和形象的说明。如在分析“The emperor's new clothes”一文中大臣对国王的所谓新装由最初的自我怀疑到最后害怕面子过不去而不得不阿谀奉承、拍国王马屁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时,通过教师身势行为形象、简明地让学生获得了使用大量语言讲解也得不到的清楚印象。
(二)手势行为
手势由于它活动幅度大,又有鲜明的灵活性,因此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表达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张锐、万里曾说:“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一次成功的口语交际,不仅得力于好的有声语言,也必然伴随着自然、得体的态势。”手势大致可分为情绪手势、象形手势、指示手势和象征手势四种。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力求做到准确、自然、优雅而不生硬,能恰当地传达要表达的内容。手势行为在演说中备受人们的重视,演说家和伟人离不开用手势行为表达情绪和自信。但任何手势要和说的那句话一起完成,如果太快或太慢,就不能很好的传达要表达的内容,还容易使人误解,造成传达的失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作为无声的语言,其积极作用更为明显。“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教育效果,而且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功效。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能对学生的言行、纪律产生制约作用。”在教授数字、表示层递关系、伴随教学内容指挥学生有节奏地进行操练、练习时,手势动作要比语言省时、直观。无论抑扬顿挫还是动静行止都可以通过一个手势来实现。课堂提问时,用手势给学生的回答予以暗示、提醒和点拨,对启发学生回答似懂非懂的问题特别有效,用手势给予学生暗中点拨,使学生不觉难堪、扫面子,可以减轻学生的压抑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为了避免课堂语言过多的累述,在课堂举例时,教师可自行设定一种手势作为信号,凡是举例时必定出示这一手势(如伸出右手的食指,固定在空中,可对应教师自己脸部的某一部位,然后停顿一下,随即说出例子)。几次使用之后,这一手势便成为“Giving examples”的信号。在需要突出某个语言重点时,教师一个手势留给学生的记忆也许比多次重复的语言影响更深远的多。对要经常反复说的话可以用手势代替,这样既省时间,学生又感觉亲切和谐。用手势对学生单个操练、对子练习、成组交际、课堂进程和节奏练习进行控制,具体指定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的长短等等都会在教学中起着比语言形式更好的引导和控制作用。英语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行为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设疑提问,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总之,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地使用手势行为时师生互动交流的气氛一般比较好,教学效果也就更显著。
(三)目光语行为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和谐。课堂上师生关系常常是靠眼睛来建立和维持的,丰富的眼神会使课堂讲授更有生气,因此,教师应懂得如何使用眼睛,通过眼开合的大小、眼球转动的角度和周围肌肉活动的配合,眼睛可以表示肯定、否定,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亲切中有严肃,容忍中有警告等无数的情绪和态度变化。古往今来,人们都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现在更有了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把和谐的微笑撤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把爱心带进课堂,用爱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而微笑、激励、爱心表达是完全可以通过目光语行为来完成的。一般来说,懂得使用目光语行为的教师,让学生透过他的眼神了解到的感情信息要比其语言表达的多得多。反过来,教师也应从学生注视的目光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信息,以便掌握教学节奏,这种无声的交流省去许多言语的麻烦罗嗦,便于师生心领神会。目前的教材中有许多新知识是需要英语教师通过表情、动作来呈现给学生的。而唯妙唯肖、生动传神的导入离不开丰富的脸部表情和眼睛的神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每当学生答对问题、做对习题时,教师不仅要不惜褒奖的言辞,还要投之以赞许的目光、微笑的眼神以示表扬和鼓励,这比单纯地说“OK、you've done a good job、Wonderful!或Very good!等要深刻、有效的多;对一下子回答不上问题来的学生则应以期待、鼓励的眼光来给予其勇气和信心;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如抽烟、玩小动作等,也可以通过一个眼神予以暗示制止,既让学生明白错误,又维护了其自尊心,实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