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选修课案例

作者:王蓓蕾




  
  二、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结合课外的英语实用课。这个时代的学生因为信息化商品社会的到来,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决不限于课本内容了,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瞬息变化的科技也冲击着他们的视野。大部分学生都疑惑于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英语?这堂课从某种程度上给了他们答复,英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妙处无穷。从课堂整体效果上来看,这堂课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并有所感悟。从课余的搜集资料过程来看,意义更加深远,因为学生自觉运用了词典、网络等工具来为其服务,并且发挥了团队分工和合作关系。就我个人而言,具体收获如下:
  1. 在准备材料时,当心涉及到的词汇会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一直有所顾及。实践证明,只要学生用心参与其中,他们的潜力无穷。所以作为教师,要做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不是代替他们把事情都做好。学生对于自己渴求知道的东西,会自发去查阅有关资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点完全与课程标准提到的立足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相吻合。
  2. 在设置问题和任务时,考虑到高一学生毕竟水平有限,所以尽量简化问题,使他们有话可说并且说得出来。所涉及到的商标名和布置的任务也是尽量立足他们高中生的认知水平。
  3.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英语课堂上一直在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但不少教师会发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这根本就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在这次一周的材料收集过程中,学生却呈现令人满意的结果。个别组员还提供一个小聪明的方法,他们直接到超市去抄下商标名。还开玩笑对我说:“老师,我们差点被当作商业间谍被扣留,他们还以为我们在抄超市里的价格呢。”所以如何给予小组合作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总而言之,课程标准倡导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人的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过程得到充分的体现。
  4. 英语教学所注重的跨文化教学在整个过程中也有潜移默化式渗透,学生从中强烈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这种差异存在的现实性。本人认为这将使他们更加明白学习英语这一语言的真正目的,为他们英语学习注入前所未有的动力。
  5. 现在的高中阅读内容,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很体现时尚话题,并贴近学生生活。这种尝试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让学生确实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加强专业水平。
  但是,限于高一学生的英语程度和认知水平,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的角色比较多,学生的主动性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话题也未能够得到深入探讨,只能浅尝辄止。不管怎样,这一尝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面跨出了一步,但在实践方面有待完善。
  总之,一堂“Coca cola”, 一杯可口可乐,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师教有所思,教有所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