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论情感体验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功能
作者:童时猛
生:“剩饭、菜叶、果皮等烧煮后可以喂猪”。
生:“空瓶子也可以卖”……。
师:“大家知道废品收购站把这些东西用钱买去干什么用吗?”
生:“把废纸卖给造纸厂还可以再造纸”。
生:“把废铁卖给炼钢厂可以再炼钢铁”。
生:“废橡胶和塑料洗干净后也可以用高温再炼”……
第三个环节就是讨论剩下的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怎么办?
生:“用垃圾袋装好交给环卫部门处理。”
师:“这些垃圾中,有些是有毒有害的,比如干电池、荧光灯管、过期的药物、化妆品等,如果都叫环卫工人去分拣,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生:“那我们丢垃圾的人可以事先分出来,装在另外的垃圾袋里。”
师:“对,这个主意好。”集体得出垃圾分类的三种基本方法。
第四个活动是在三只塑料桶上分别贴上“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有毒有害垃圾”的标签,拿到学校的垃圾堆旁边,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垃圾分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因此,探究性学习不但要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而且要让学生有深切的体验,并将体验上升为精神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情感上的心动、认同和接受,自觉地走向行动。
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其他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正确的道德认知,也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来加以巩固和深化,才能形成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内驱力,增大道德行为实施的可能性。所以,情感体验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就伴随着教与学的结合,并且实现了二者之间的交互活动和交互影响,必将大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毕田增,敖国儒.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4.
[2]张茂聪.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3]周卫勇.新课程教学设计.品德与生活(社会)[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4]关松林.小学教学典型课示例.品德与生活(社会)[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4.
[5]于向东等.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3.
[6]方晓波,陈光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7]梅桃源,冯长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