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剖析及教育对策
作者:童霖军
[关键词]留守学生;问题剖析;教育对策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非常频繁,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需要有充足的劳动力。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大城市,就连小城镇的劳务及下岗工人也纷纷外出打工。以力洋镇为例,它是浙江省宁海县东部的一个山区小镇,由于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家长外出打工的现象非常普遍。正上学的孩子成了家中的留守学生,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则托付给老师或亲戚朋友带。夫妻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无法履行直接监护人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使孩子处在一种“自然”或“半自然”成长状态。
一、令人担忧的种种问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危险年龄段”,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这些孩子的父母出于一种补偿心理,用钱慷慨,面对复杂的社会,留守学生最容易受到污染和伤害。我们通过对在校生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对全校留守学生与其他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对比,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校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1.寄居家庭的负面影响。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等构成寄居家庭的共同特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
2.代理监护人与留守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直接造成两者之间心理、思想、行为等差异。由于想不到一块,因而也就说不到一块儿,无法经常沟通。代理监护人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更多的表现为看不惯,不理解。因此,学生在心烦或感到委屈,受到欺侮时,选择不向代理监护人诉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3.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第一说教多,表现为成天地唠叨,学生做错事时唠叨,取得成绩时也唠叨。在他们看来,孩子是在一刻不停地提醒下成长起来的。第二包办代替。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把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都包下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第三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近于溺爱。第四专制,代理监护人往往从安全原因出发,对学生的行为采取简单的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空间很狭窄。
(二)学习成绩普遍落后
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者说关系转弯抹角,学校与家庭之间无法正常沟通,社会也无人关注,因此造成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学习主动力不足或根本就没有学习目标和理想,家庭作业普遍完成较差,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习成绩每况日下。
(三)道德缺失、言行出格
留守学生由于家庭监护不力或完全没有监护,他们常常会表现出任性、自私、我行我素、无组织、无纪律;缺乏上进心,经常逃学;自由散漫,缺乏集体荣誉感;道德品行较差,自控能力差。部分留守学生性格易冲动,易怒或过度淘气,经常做出一些特别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的动作,往往引发违法违纪。一些不良文化和越轨行为很容易被留守学生接受,有的留守学生沉溺于网吧而不能自拨,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在外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打架斗殴,偷盗抢,有的追求时髦,抽烟喝酒。
二 、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
学校借助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的扶持和帮助,开展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教育工作。
(一)加强对留守学生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
1.请专家举办家教讲座。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普及家教知识,学校每学期利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的家长会,组织两次专题讲座。我们还聘请了校内外司法、卫生、心理、公安等方面专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担任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2004年12月学校邀请县讲师团来到力洋为150名家长进行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和《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专题讲座。当天会场座无虚席,各位老师的有理论、有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我们还邀请县关工委同志作了《家庭中的道德与法律》,家长们受益匪浅。连续两年我们都邀请了宁海县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学校为广大家长讲授孩子心理成长规律,并且指导家长们解决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2.抓典型,促交流。为了提高广大家长及监护人科学育子的水平,减少家教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邀请个别优秀学生及家长或监护人现身说法,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介绍给全体家长,为教育好子女提供借鉴。其中有谈教子经验的,也有谈教训的,还有谈针对家教中的难点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探讨的。他们讲的是家教实践中的切身体会,针对性强,有典型性,易懂、易学,很受家长们的欢迎。
3.把家长会开进村。由于学校所处地区多山地,学生分布的地方也零散,学生家长来校开家长会交通不便,时间耗费也大;另外由于农村不同于城市,农民不象职工一样有固定上下班及周末时间,他们的农忙和农闲时间都相对集中;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家长们更是很少能在学校家长会上碰面沟通。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就把平时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比如,利用春冬等农闲季节,或用农忙时间的阴雨天不适合耕作的日子,集中开展通俗易懂的家长培训班。力洋镇多数自然村分布在山区,人口比较松散,家庭比较偏远,因此就在各个自然村中设立教学点把家长会直接开到村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家长受到教育又能使家长学校这种良好的教育机制在广大农村得到广泛宣传,还能让家长学校办学效果充分提高,可谓一石三鸟。
4.建立家访制度,沟通各方面联系。学校制定了家访制度,规定每学期家访覆盖面要达到半数以上,对于留守学生就要增加家访次数,通过家访及时将留守学生在学校近期表现反映给监护人,并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遇到特殊问题的留守学生,就和监护人共同商讨学生教育方案,同时学校建立家访档案:每次家访都有文字记录,学校专门制作的有“家访登记卡”,由家访教师认真填写,学期结束学校整理归档,这样很好地沟通了各方面的联系,密切了学生、教师、家长(监护人)之间关系,也使留守学生也深刻感觉到学校、监护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5.设置“家校联系卡”。精心设计家长联系卡,包括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实施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对家长的多项承诺。这张卡每月联系一次,方便了双方的沟通,也让学生这个“传递者”感受到了家庭学校对他的关注和养护,也在潜移默化中督促学生不断成长。
(二)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对留守学生进行调查建档。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手段对留守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言行等方面进行多次反复的调查分析。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留守学生的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生活、心理、行为发展和家庭情况的了解和教育。其内容具体分为:(1)不同类型留守学生的认定。(2)留守学生现状优劣的主要客观原因。(3)相应的教育方法、手段。(4)落实帮教对象及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
2.加强与留守学生的心灵沟通。针对留守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室专门为有心理困难的留守学生开展了一些团体心理辅导。如今年10月份关于留守学生的人际沟通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普遍反映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人际交往小知识,非常希望能多进行这些心理课。针对个别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班主任都能在平时与他们保持心灵沟通;对于不愿意将自己烦恼告诉班主任的问题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寻找学校心理老师。在心理咨询室我们了解到,前来咨询的同学大多是家中缺乏教育和父母关爱的留守学生们。可见,学校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为这些留守的“孤独”孩子们带去了温暖和关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