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构建校本研修机制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

作者:易法佳 周 勤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意见》,切实提高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2003年开始,松滋市狠抓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积极探索校本研修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多种形式培训,打造校本研修骨干队伍
  
  一是举办校本研修现场培训,兴办“星期六教师课堂”。2003年9月陈店镇为现场,召开了全市新课程校本培训工作会,推广陈店镇校本培训工作经验,对新课程校本培训作出了“七有”的规定,并确立了“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让校长们感受校本研修带来的新变化。会后,各乡镇和中小学纷纷举办“星期六教师课堂”,开展“镇本”和“校本”培训活动,全市校本研修工作全面启动。
  二是举办校本行动培训,形成校本研修共识。2004年4月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行动研修班,市教育局机关干部、继教中心教师、教育科研中心教研员、全市中小学校长及中层干部共300多人参加培训。围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管理四个专题进行了系统培训,使全体教育管理干部和培训者明确了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的重大责任,掌握了校本行动的思路与方法,提高了对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认识。
  三是举办新课程提高培训,培养校本研修培训者。采取双休日集中培训的形式,围绕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设计、新课程学习策略、学科参与式培训、校本培训的内容和方法等专题,为中小学培养了200多名校本培训辅导教师。同时,我们还举办了校本培训专家指导组成员培训班,参训对象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明星教师、省地骨干教师。并在学员中开展“四个一”的练兵活动,提高了专家指导组成员教育科研和指导培训的能力,为全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培养了近200名本地专家。为了促进校本培训健康发展,组织培训基地教师、教研员利用双休日带领骨干教师分赴各地,举办讲座、教学示范、组织培训活动,对校本培训工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二、建立六种制度,强化校本研修的组织与管理
  一是建立专家指导制度。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由局长任主任委员,下设学科专家指导组,由市级学科教研员或学科带头人任组长;乡镇成立校本研修指导小组,学科中心教研组长任组长;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办公室,中小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教务(教科)室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工作。全市形成了市继续教育中心、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指导,乡镇中心学校协调,各中小学校具体实施的教师校本研修网络,构建市一中、市实验中学带动各中学,市实验小学带动各中心小学、各中心小学带动村级完全小学的辐射网络。
  二是建立校本研修学校资格认定制度。校本研修学校必须达到“五有”的要求,只有取得校本研修资格的学校,才能进行校本培训,否则,只能就近与具有资格的学校合作进行校本培训。中学和中心小学的资格认定由市教育局负责,其他小学的资格由乡镇中心学校负责认定。
  三是校本培训计划总结市级备案制度。2004年下发了《松滋市“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各中小学必须根据实施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分月安排并组织实施。并将计划总结上交市教育局备案。市教育局每年召开一次计划和总结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
  四是培训工作视导、汇报制度。市教育局每年对市直学校和乡镇的一所示范学校进行一次专题视导,每学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研修校长座谈会,交流培训经验。研讨培训中的问题,促进工作平衡发展。
  五是考核评价制度。学校按照《教师校本培训考核表》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教师学习与发展档案袋,评估和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推动校内教师相互学习,展示教师的学习效果,并将评估结果与教师资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和自筹工资挂钩,凡校本研修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申报高一级教师职称、不能评选优秀教师。
  
  三、“达标工程”引领,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全面实施
  
  为了达到校本培训“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人人都在学习中”的目标,松滋市在全面实施上下功夫,在活动推进上做文章。组织力量研制《松滋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指南》,规范了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体系,对指导和推动全市校本培训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四项达标活动,用教师素质达标工程推进校本研修工作。2006年10月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素质达标工程动员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教师素质达标工程的通知》,开展以师德、课堂教学水平、文化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达标活动。这项活动以各中小学具体实施为基础,以全市统一达标测试为形式,全市校本研修工作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
  为配合教师素质达标工程的顺利进行,市继续教育中心及时组织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培训活动。2006年下半年,全市共举办各学科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培训班6期,培训教师750人,聘请校本研修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聘请教研员就文化专业知识的达标要求和课堂教学达标标准进行讲座,聘请市继续教育中心教师就信息技术能力达标标准、内容和要求进行专题辅导,让他们明确标准、掌握内容、熟悉研修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了各地各校教师进行校本研修活动。
  在广泛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上,组织了教师素质达标的测试。师德达标活动以开展“学标兵、创满意、争先进”为主题,以“师德教育周”为重点,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每年暑假由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考评。按照《松滋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采取教师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定性评价,考评结果装入师德档案。
  文化专业知识达标以教师自学和校本培训为主,市教育局集中组织考试。主要内容为三个方面:一是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法知识;二是教育学、心理学及新课程的基本理论;三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法规知识。考试采取封闭式命题、集中组织考试、局机关干部监考、异地阅卷的办法,力争公平、公正,
  课堂教学水平达标由教研室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定达标示范课例;全市中小学教师参照评价标准、对照示范课例进行达标训练活动;以教研室为主、乡镇(学校)配合开展课堂教学达标评价活动,凡课堂教学不达标的教师要限期达标。
  信息技术能力达标采取市级培训骨干、乡镇(学校)设立培训点,分级培训、统一测试的办法进行。由市继续教育中心制定教学计划、培训主讲教师;符合条件的乡镇(学校)设立培训点,负责培训全体教师,最后由市继续教育中心负责组织统一测试工作。
  通过实施教师素质达标工程,全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得到了全面优化,文化专业水平得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