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搭建教师平台 促进教师岗位成长

作者:颜栋平




  一、形成校本培训工作的保障机制
  
  第一,构建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保障机制。荆州市各县市区组建了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大多数学校也成立了学校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市、县、校三级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保障机制。
  第二,组建校本培训的业务保障机制。为了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科学有效实施,荆州市各县市区专门成立了校本培训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如洪湖市以市以教师培训中心和市教研室专业人员为主体,吸纳骨干校长、骨干教师代表参加,成立了“洪湖市实施教师发展工程专家指导小组”;松滋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由局长任主任委员,下设学科专家指导组,乡镇成立以中心教研组长为主体的校本培训指导小组。
  第三,完善校本培训的制度保障机制。荆州市各县市区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各项实施细则,并建立校本培训激励机制。将培训结果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如沙市区颁布了《关于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各地校本培训的文件制度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原则、内容形式、组织管理以及操作程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促进中小学教师由最初的被动参加到主动参与,提供了机制和制度保障。
  第四,形成校本培训的资源整合机制。一是部门资源整合,把师训、基教、电教、教研、教科等教育部门的资源有机整合,共同参与;二是校际资源整合,如沙市区艺术中学的城区学校与乡镇中学的合作;三是校外资源整合;四是网络资源整合。
  第五,完善校本培训的考评保障机制。校本培训的登记、考核存和档等工作。是校本培训工作过程载体,也是校本培训工作的机制保障。为确保培训效能,沙市区教育局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沙市区中小学校本培训考核评估细则》和《沙市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落实“五挂钩”:教师培训与学分登记挂钩、与职称评定和工资晋升挂钩、与“明星工程”评审挂钩、与师德师风评价挂钩和与业绩考核挂钩,以此落实全员参与,人人受训。每年都要依照《沙市区中小学校本培训考核评估细则》对沙市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将结果进行通报。并将校本培训的考核纳入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工作考核体系之中,与学校的年终评先表优挂钩,对校本培训从制度上进行了约束,在标准与要求上进行了统一,对培训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全区的校本培训工作目标一致,管理规范。松滋市按照《教师校本培训考核表》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范畴,并建立教师学习与发展档案袋制度,评估和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推动校内教师相互学习,展示教师的学习效果。公安县继教中心为强化过程,增强操作性,制定了开展校本培训“五有”标准,即校本培训有班子、有计划、有记载、有考评、有总结,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强化学分登记管理。石首市深入学校通过座谈对教师师德状况逐一考核,分阶段组织全市教师职业道德考查,按学段学科组织全市教师文化知识考试。荆州区对每项培训进行总结评价、根据学时和成效核定学分,年底进行学分登记工作,实现学分一年一审核,做到分分有依据、项项都落实。江陵县每学期组织学校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第六,建立校本培训的制度保障机制。如松滋市建立五种制度:一是校本培训学校的资格认定制度。通过评估验收,引导学校加强校本培训基地建设;二是校本培训计划总结市级备案制度,掌握培训工作动态;三是培训工作视导汇报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题视导,每学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四是考核评价制度,按照《教师校本培训考核表》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范畴:五是建立教师学习与发展档案袋制度,评估和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推动校内教师相互学习,展示教师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适合各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荆州市各地通过师生互动学习、个人反思总结、同伴互助提高、专家引领升华等方式,构建了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这些模式的提炼与践行,反映各地校本培训工作既有认识高度,亦有实践成果,更有地方特色。
  第一,合作共同体模式。如沙市区率先开展“互动反思型备课研究”,各校积极组织教师们集中备课、交叉备课,分年级、分学科按教师对达标创优的教学需求开展各类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发动教师们自制教具,发放问卷向家长和学生征求教学意见,学校还出现了许多学习小组、攻关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公安县各学校注意运用这一模式,充分挖掘本校培训资源。一是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师徒互动,合作交流;二是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合作交流;三是同学科教师合作备课、案例分析、共同上一堂课、进行诊断评价的合作交流;四是搭建“自由论坛”、“读书论坛”,让教师参与研讨交流对某些问题理念的思考、读书心得和某些培训专题、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的学习提高。
  第二,自修——反思模式。这一模式在全市各中小学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有一部分学校还参与了自修——反思模式的课题研究。
  第三,城乡校际帮扶模式。如沙市区结合乡镇教师需求的以城乡对口帮扶为主旨的“彩虹行动”,送教下乡、送课下乡、送培训下乡。关沮乡的一所中学和三所小学与城区艺术中学、北京路一小、黄家塘小学和北京路三小结成了“春雨行动”姊妹学校,按照各姊妹学校共同制定的《学校“春雨行动”计划》,有序地开展了“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师徒结对”,“送教下乡”和各类学习观摩活动,互帮互促、教学相长,拉近了城乡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不仅使乡镇学校近距离、低成本、高质量的学到了校本培训的经验,乡镇教师在教学提高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城区教师也从乡镇教师身上学到了扎根农村、甘于清贫的奉献精神,加强了城乡交流与互动,使活动由单一的教师之间延伸到学校与学生之间,由单一的教师素质提高延伸到学校建设、德育教育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双赢。为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松滋市构建市一中、市实验中学带动各中学,市实验小学带动各中心小学、各中心小学带动村级完全小学校本培训的辐射网络。
  第四,读书启智模式。如沙市区每年都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教师指定阅读书目,各校结合学校特点和教师自身需求精选名家名篇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和要求教师自学,先后为教师指定了《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简明读本》、《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通识性读本,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