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信息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丁益民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和国际激烈竞争的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而作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探讨其内涵和特征,还需要认真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它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等特点,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中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据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决定》的这些论述深刻地阐明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应试教育”面对少数学生。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意培养少数有希望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听之任之,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不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反,它是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个个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不仅重视智育,还重视德、体、美、劳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它的危害一是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二是教育内容主要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明确了我们学校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提高。提倡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捍卫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思想。
  
  3、素质教育是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人的主体性,就是指人的独立的个性品质。没有人的个性的发展,就是不完美的教育。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不拘一格降人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观点,都是对教育要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倡导。有了这种主体性,教育才显得生机勃勃,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也为以后的继续教育和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素质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以来,素质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推进素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基础教育本身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而素质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是阻碍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素质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与传统教学观的矛盾。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把知识单向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如他们承认教学过程不但教书,还要育人的话,也是认为学生要按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模型去发展。传统的教学观的根本问题就是把学生当成被动发展者。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观点相矛盾,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要在教育理念上,确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观。
  
  2、素质教育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传统的教学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的是单一的、封闭式的“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教学形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受条件的限制,往往采用的是“大班教学”(在农村,有些中学的班级人数高达100多人),在这种“大班教学”中。不仅难以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且更无法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3、素质教育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矛盾。教学手段是教师进行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在传统教学中,最典型教学手段是“纸质教材”和“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媒体。“纸质教材”内容单一、固定、封闭只能给学生提供的某一方面的知识,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媒体,不仅信息的呈现方式单一、信息量少,而且难以实现交互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主动性教育的要求。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观、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上都与素质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要全面、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三、信息化教育及其特点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它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多媒体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教材多媒体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2、资源全球化:网络化的优点是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共享。
  
  3、教学个性化: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将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并提供帮助。
  
  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任务合作化: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