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信息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丁益民

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习同伴角色)等。
  
  四、信息化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
  
  基于信息化教育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化教育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发展的要求。信息化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信息化教育的教学资源多媒体化、网络化的特征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教育以多媒体网络教材为载体,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同时,信息化教育以电脑显示屏与电子白板代替了传统教学的“黑板加粉笔”作为主要的知识呈现媒体,不仅教学信息呈现的清晰度高、信息量大,而且形象直观性、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犹如身临其境,感染力强,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信息化教育的教学个性化特征有利于素质教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个别化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呈现次数,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而网络教学的个别化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中教学形式向个别化教学转变。古代个别化教学曾因效率低下被近代的“班级授课制”取代。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又使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班级授课制。当然网络教学的个别化教学不是师生的直接交流,而是教师和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的交流和对话。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从权威的灌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学生也从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主动地探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信息化教育的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的特征有利于让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程组织形式是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跑道”是教师的“教程”。课程是按照学科知识结构设计的,因此传统的学科课程都是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知识的内容及其顺序都以教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信息化教育则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以超文本代替传统的线性文本来呈现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有机联系的各个节点,构造了精细的网状的动态的学习环境。课程组织形式的超文本技术和网络的结合,可使学生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作为网络教育中的基本形式,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作对话”进行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多维互动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总之,信息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主体性的特点,可以满足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教育的要求,并能有效地促进对学生的智慧潜能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现代意识教育。因此,信息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栏目编辑 兰云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