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双主”互动 和谐共生
作者:张守成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学科。学习起来不像语文学科那样有一定的母语基础,课堂上“生命律动”的障碍比之学习语文要大得多。近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经过缜密思考和教学实践,初步构建了“‘双主’互动,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策略,其实施思路是:根据“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自主探究,强调个性”的教学思想,在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发挥“接受学习”的优势因素,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找到“停靠点”;与此同时,以“多元智能”理论作指导,积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与情感,为学生的心智解蔽提供“释放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生。这一策略的实施,使英语课堂教学能够成为师生心灵碰撞的阵地、智慧进发的现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双主’互动,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策略一:“唤醒自信”,让学生“我能学好”的心理情感涌动起来
自信是力量的源泉。学生的英语学习自启蒙至高中,难度不断加深,所以英语教学的“启发自信”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由于频繁的选拔性考试,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落,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所表现的传统的“家长式”教师观,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缺乏必要的“安全感,”表现为畏畏缩缩。因此,“唤醒自信”能激励他们树立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学习态度。
首先,树立“学长式”教师观。平时,在学生中注意淡化自己的角色地位,总是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课堂上,不仅在播撒知识,更重要的是播撒“爱学”的种子,使英语教学成为关乎学生灵魂的事业。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英语“学困生”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例如音乐、体育、美术、文学、文艺等。《牛津高中英语》编写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利用一些学生所爱好的东西,教学定能点起他们英语学习的希望之火。例如班上有一个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很差,对英语老师有抵触情绪,但他非常爱好音乐,在学校英文歌曲大赛中获过奖。Module 8 Unit2“The universal language”是有关music方面的内容,在教Welcome to the unit时,教者提问他:“What languag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universal language?”他摇头,教者将那句话译成汉语,他立刻回答:“music。”在讲授“From jazz to pop”课文时,教者问:“What kinds of music can you list?”他如数家珍,然后教者请他上台用英语演唱一首pop song,博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教者称赞道:“You can sing English songs so well.I'm sure you can learnEnglish well,too。”他答道:“I'm sure I can”。教者用赏识的语气说:“If you think you can,youcan。”就这样,仅廖廖数语的师生对话,激起了这个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火花。
其次,注重与学生沟通。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而言,英语教师面临“学困生”更多,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方式主要是沟通,清除他们学习英语存在的“高深莫测”的畏惧心理。
上学期笔者刚接一个新班级时,笔者提问一位学生,这个学生低头不语,满脸通红,其他同学看着他发笑,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后来得知他患有口吃,当把这个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找到后,教者和他促膝谈心,让他知道:口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自卑心理而自暴自弃,要求他晨读时要放声朗读,这样对矫正口吃有一定作用。课堂上,给予他更大的关注,叫他回答简单的问题,朗读课文。由于恰当引导,微小点拨,这个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很快振作起来,成绩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再次,给学生以宽容之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抱怨、不指责、不急躁,允许他们出错。例如,有位学生英语成绩一般,而她又总喜欢问一些“钻牛角尖”的问题,其实那些问题既无法回答又令人好笑,但教者从不当面指责她,而是用一种委婉而幽默的语气对她说:“你问的问题很好,但很深奥,教者相信将来语言学家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时教者还会告诉她:“这是语言的约定俗成”或“这是中西方人门文化或思维的差异所形成的”,等等。这看似搪塞,却能让她感觉老师对她的肯定和赞许。这样学生才能大胆读,大胆说,大胆质疑,大胆表达,无拘无束。
“启发自信”的教育,给了学生争取成功的心理支撑,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扬起了学生的自信风帆,使他们充满激情的投入“我能学好”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策略二:“唤醒思考”,把学生“我会学好”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
瓦特看到水开了,在不懈的思考中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经冥思苦想,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牛顿的生命,因思考而精彩。“生命应留些时间思考”,说出了思考与学习、思考与工作、思考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也道出了思考与人生之间的必然联系。人生,不可能没有思考。英语学习也是如此。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在备课时,注重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有思考力度的题目,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导拓宽思路,可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Module 5 Unit1 Reading是有关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与人相处),教者首先用幻灯放映一幅有关《鲁宾逊漂流记》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的讨论:
师:What's this picture about?
生:A story about Robinson Crusoe。
师:Can you imagine what it would be like to live on an uninhabited island?
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言)
师:How do you think he felt when he was alone on the island?
生:(讨论,发言)
师:How do you think he felt when he first saw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