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小儿郎的第六感

作者:胡文新




  J瘦瘦小小的,扎在一群活泼的同学中,一点也不起眼。但我知道,他是一个懂事的男孩子。他的懂事,主要表现在他内心情感的丰富上。家中有矛盾了,他会在学校里显得心事重重;看见老师站在高高的桌子上挂彩带,别的学生视而不见,只有他却会在边上叮嘱一句:老师,当心摔跤!儿童节,他会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去他的家,一起玩耍……这样的孩子,虽然贪玩、调皮,学习上马马虎虎的,但在我的心耳中,他的可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元旦假期中,我接到了一个女同学家长的电话,开门见山地向我打听J的情况。见家长问得突兀,我也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个小男孩在元旦前夕送给女孩一封贺卡,祝辞中竟然写上这样一句话:祝我们的爱情成功。女孩把这事汇报了家长,家长就向我这个当班主任的了解情况。
  “哈哈……”电话中我就不由得笑了起来。10岁的男孩就期待爱情成功,好玩!然而我也知道,家长来电不是要考察“女婿”,而是要告诉我男孩的行为不符合10岁儿郎的规范,我这个班主任有教育的责任。
  想来这学期这两个学生还做过同桌,当时像冤家似的闹矛盾,才将他们分开来坐。怎么男孩又会对女生生出非同一般的好感呢?
  第二天中午,我先找到女孩核实情况。情况与家长告知的一致。“我可以看看贺卡吗?”我小心翼翼地问女孩。 “我已经把贺卡退给他了。”女孩红着脸说。“为什么不接受呢?”“因为他写的话不应该是小孩子说的。”女孩的脸愈发红了。 是呀,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讲,J怎么就不知道呢?
  支走了女孩后,我的目光转向了男孩并把他叫到身边。
  “听说你给**的卡被退回来了?”我一字一句地问道。
  “是的。”他毫不犹豫老老实实地回答。
  “转送老师行吗?”
  “好。”他爽快极了!
  啊?!这回轮到我愣在那儿了。写上这种话的卡,哪能随便送人呢?咳,10岁的孩子,哪懂什么爱情?我决定不绕圈子切入正题了。“卡上都写了些什么?为什么同学会退给你呢?”男孩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大方劲立刻就没有了,明显忸怩起来了。僵持了好一会儿。他才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说出了贺卡上的话。
  “‘爱情’这个词哪儿学来的?”我追问道。
  “电视上。”
  “是发生在小孩之间的吗?”
  “不是。”
  “为什么写给**?”
  “第六感。”他脱口而出。
  这么小的孩子还懂第六感?我心存疑惑,也暗自好笑:“你的第六感告诉你什么了?”
  “她的学习成绩很好,是好学生。”
  噢,是这样呀,我忍俊不禁。“想跟好学生做好朋友,这想法很好呀!可是你卡上的话表达得不准确。”“那我把它改成‘祝我们乐学互爱’可以吗?”“乐学互爱”是我们中队的口号,怎么不可以呢?因此我当即回答:“当然可以。”
  可心中的疑惑还是没有解开,于是我又问:“你俩在这学期作同桌时,为什么常常吵架呀?”
  “我们没有做过同桌。”他立马否认。
  “再想想。”
  他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终于不好意思地说:“哦,想起来了。”
  “为什么事吵呢?”
  “忘了。”
  忘了曾是同桌,忘了曾经吵架,而如今却想与她成为好朋友,把新年的祝福送给她。这就是10岁男孩的恩仇录。
  最后,我把女孩叫来,叫男孩把修改后的祝词告诉他。“现在你愿意接受同学的祝福了吗?”我问女孩。女孩欣然点头。“明天,你把贺卡再带来送给**吧。”我又对男孩说,男孩欢快地答应了。
  事情虽然过去了许久,却给了我些许的启示:
  一是在儿童时期,男孩和女孩之间没有特别的界限,也很少有特殊的感觉。面对他们所谓的“爱情”和“第六感”,家长和老师不必大惊小怪。孩子并没有生活在封闭的空间里,生活中处处有爱;更何况如今的言情故事铺天盖地,它们可以通过电视、图书等各种渠道影响到孩子。他们无意识的鹦鹉学舌般说说其中的某些词语,老师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恐慌。
  二是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最耐心的倾听者。对学生应该以诚相待,特别要报有宽容之心,如果多流露出一些长者的睿智与风范则更好。面对同桌之间的争吵之类的事儿。老师和家长千万不可小题大做,往道德、品行上去靠,因为有时,他们有他们的处事方法——孩子没有“隔夜仇”。
  三是教师应该是孩子美丽心灵的塑造者。正确及时地引导、点到即止的暗示,有时会起到很不错的教育效果。其实我们应该相信,天真烂漫的孩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者。